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BMP并不比自体髂骨更有优势

2013.07.23 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BMP并不比自体髂骨更有优势

自体髂骨移植植骨融合(ICBG)一直是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但仍有接近2.8-39%不等的融合失败率。近十年,随着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蛋白类rhBMP-2的开发,自体髂骨移植进行脊柱间植骨融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目前已有较多关于rhBMP-2应用效果的文献发表,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rhBMP-2和ICBG在临床预后方面具有较多优势: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住院周期,再手术率,恢复工作时间等均有所下降,而融合率则有所上升 ...

BMP脊柱融合术后炎症反应可致邻近血管粘连

2013.07.17 BMP脊柱融合术后炎症反应可致邻近血管粘连

脊柱融合术中使用rhBMP-2蛋白可以促进骨诱导生长,提高融合节段的成功率。研究报道显示,BMP使用和髂骨植骨效果相当,甚至更好4,其应用可以减少髂骨取骨部位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降低术后住院周期等。目前BMP的主流产品是美敦力公司开发的infuse,FDA批准其应用的适应症是ALIF,但在临床上,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前路及后路手术中。尽管BMP存在较多优点,但其也存在较多应用后的并发症。如异位骨化,邻近 ...

吸烟是锁骨中段骨折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高风险因素

2013.07.17 吸烟是锁骨中段骨折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高风险因素

锁骨中段骨折如选择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发生率约为5%-20%,移位性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则更高。有研究显示,早期内固定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不愈合的比率也相对较低。并且早期内固定也比非手术治疗发生不愈合以后二期内固定的效果更好。基于以上研究,目前对于活动量较大的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大多选择早期内固定。然而,这样一来很多本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顺利愈合的患者就要承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至于成人锁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哪些 ...

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融合并不比单纯减压疗效更好

2013.07.16 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融合并不比单纯减压疗效更好

腰椎管狭窄症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很常见,也是脊柱外科选择手术治疗最常见的疾病。大量研究显示,对于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手术往往可以获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疗效。而加压后是否会继发脊柱不稳,则是长期以来持续争论的问题。有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减压范围与术后脊柱不稳存在相关性,减压不融合有继发脊柱滑脱的风险。有学者认为术后继发不稳会明显影响最终的临床结果,同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有研究主张在减压节段同时进行融合内 ...

成人长节段脊柱畸形融合术BMP-2效果好于自体髂骨

2013.07.16 成人长节段脊柱畸形融合术BMP-2效果好于自体髂骨

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过程中的长节段融合后出现融合节段间的假关节形成是目前脊柱外科的治疗时的难点。假关节形成后期往往导致脊柱冠状位或矢状位的代偿。为此,在脊柱畸形矫正时需要提高融合节段间的融合率,目前的主流方法有两种:一,在融合节段间植入自体或异体骨;二,在融合节段间加用BMP等有骨诱导活性的蛋白。近期由Maeda等人完成的文献报道显示,使用BMP行节段间融合术的患者术后随访两年时,BMP组假关节形成率4.3%,而髂 ...

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真的是一种动力固定吗?

2013.07.09 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真的是一种动力固定吗?

成人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通常是手术切开复位的指征。大部分鹰嘴骨折均为简单的横行骨折(AO B1),少部分为关节面内粉碎性骨折(AO C1)。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50年余年前由Weber等人提出,至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经典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尺骨鹰嘴骨折通过张力带固定,在肘关节屈曲时对关节面内侧的骨折线产生动力加压作用。但事实上上述理论仅经过较少的实验验证,目前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的具体生物力学确定性证据仍然缺乏。近日荷兰科学家就尺骨鹰嘴张力带固定后骨折断端在肘关节不同运动方式时的压力进行了尸体学研究,相关结论发表于Injury上。

战争中开放性跟骨骨折感染和截肢的危险因素

2013.07.08 战争中开放性跟骨骨折感染和截肢的危险因素

开放跟骨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约占所有跟骨骨折的8.5%,文献报道开放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高达80%以上,其中软组织并发症占据一半,其他的如浅部或深部感染及截肢等。开放性跟骨骨折是目前创伤处置中的难题,这类患者疾病发展的自然进程通常会出现感染和截肢,但目前关于感染和截肢的危险因素并没有明确的文献报道。近日由美国马里兰州学者对战争中出现的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术后随访,其研究结果明确了开放性跟骨骨折感染和截肢的危险因素,相关结论发表在近期出版的JBJS上。

JOA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2013.07.06 JOA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其死亡率一直较低,有文献报道,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死亡率低于1%。但近些年,随着全髋置换术人群平均年龄的增大和内科疾病的增多,有学者认为其死亡率已经有所上升。据估计,在2020年,美国全年行全髋置换术的人群将突破50万大关,鉴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群基数庞大,较低死亡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将直线上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近期有美国学者就全髋 ...

肱骨小头剥脱性骨软骨炎术前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

2013.07.04 肱骨小头剥脱性骨软骨炎术前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

对于肱骨小头剥脱性骨软骨炎(OCD,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而言,确定病灶稳定与否非常重要,通常需要根据OCD骨块是否稳定决定后期的治疗方案。Takahara等人认为符合影像学X片上表现为未闭合的肱骨小头生长板,透射线型OCD,肘关节小于20度的关节运动受限等三个条件的肱骨小头OCD为稳定性OCD。Minami等将OCD按影像学表现分为3级:I级,透X线;II级,非移位骨折块;III级,移位或分离骨折块。MRI通常被用作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稳定性的一个检查方法。T2相上表现为穿过关节软骨的高信号改变,关节缺损,骨折块和基地间高信号的界面被认为是OCD不稳定的表现。CT被用作进行骨块性质的确定,如游离骨块的位置,骨块是否存在骨坏死等。但上述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测的准确性目前尚不明确。今日由日本学者完成的针对OCD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靠性的评估发现,尽管某些影像学检测手段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均不能达到100%的敏感性。相关结论发表于CORR杂志上。

Meta分析:全膝置换保留后交叉韧带与后方稳定型假体的比较

2013.06.28 Meta分析:全膝置换保留后交叉韧带与后方稳定型假体的比较

本研究数据提示,后方稳定膝关节置换假体术后具有更好的关节运动度和屈伸功能。但上述差值较小,可能表现在临床功能和患者满意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别。因为两种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长期预后,我们认为无需争论何种膝关节假体更好。手术医生在使用膝关节假体时应当选择自己最为熟悉,自己认为对患者功能预后最好的种类。此外,鉴于上述研究样本量较少,目前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借以明确其他膝关节功能相关指标如膝关节稳定性,爬梯功能,本体感觉,疼痛缓解等的组间差异性。

上一页 1 2 3 ... 90 91 92 ... 98 99 100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