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颈椎术后节段运动麻痹机制

2014-04-19 13:22 来源:丁香园 作者:orthowhq
字体大小
- | +

节段性运动麻痹为颈椎减压术后公认的并发症,表现为上肢肌力减退,主要为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从0-30%不等。目前认为其原因为神经根损伤和脊髓损伤,然而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

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号预示着脊髓损伤,提示由于长期压迫而致水肿、脊髓软化和胶质过多。研究表明,颈椎减压术后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号与运动麻痹的发生有关。然而,术前T2相脊髓高信号在运动麻痹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日本松本信州大学医学院骨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术前T2相脊髓高信号提示的脊髓损伤为颈椎减压术后节段性运动麻痹的机制,文章于20143月发表在Spine上。

该回顾性病例分析共纳入181例颈椎病行颈椎减压的连续病例,其中后路减压152例,前路减压28例,前后路联合减压1例。术后运动麻痹定义为,以徒手肌力测试,术后上肢肌力下降至少1级(表1),而下肢肌力完好。对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号影的位置、术后运动麻痹和JOA评分的关系进行评估。

1肌力减退对应的颈椎节段

研究结果显示,78%142/181)的病例存在术前磁共振T2相高信号影,C1-T1均可见,最常见于C4/5(图1。术后节段性运动麻痹发生率为9%17/181),10例为C5麻痹(图2);平均发生于术后第3天,恢复期平均93天,7例恢复期超过1年。术前高信号影并非术后运动麻痹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

1 磁共振T2相高信号影于颈椎的节段分布,C4/5最常见。

2 术后运动麻痹发生的节段和徒手测试肌力,窄柱代表单侧,宽柱代表双侧。

然而,术前高信号影对运动麻痹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表2):可致运动麻痹发生率比为2.2,徒手测试肌力减退胜算比为8.4,恢复期延长风险比为4.0T2相脊髓高信号影的病例,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均低于无高信号影的病例。

与节段性运动麻痹相光的因素

上述结果显示,颈椎病术前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号影与减压术后节段性运动麻痹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由于慢性压迫而致的脊髓损伤为颈椎病减压术后节段性运动麻痹的病理机制之一。

尽管术前有脊髓损伤的病例,其JOA评分总体低于无损伤者,但术后JOA还是有明显改善,对此类病例仍提倡减压手术治疗。由于本研究基于磁共振表现,为间接依据,不能理解为导致麻痹的所有因素。高质量的荟萃分析有助于阐明颈椎病减压术后运动麻痹的原因。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海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