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外侧微小创伤入路脊柱融合手术的运动神经损伤

2012-10-14 09: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自2006年首次有外科医生介绍前路经腰大肌外侧微小创伤入路治疗脊柱疾病以来,该技术手段开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随着该入路应用的增多,脊柱外科医生开始对该入路的相关并发症产生了兴趣。学者们认为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术中腰大肌暴露时的操作相关,尽管并发症发生率可能各异,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大腿前侧感觉麻木及髋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腰椎前路手术的另一个并发症是支配腹肌的肋下神经损伤,这类并发症往往表现为患侧腹部的膨隆,腹壁变薄。

目前尚无前路腰椎外侧经腰大肌入路微小创伤手术入路运动神经和肋下神经损伤概率的报道,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脊柱外科医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相关结论发表在JNS杂志上。

研究纳入118例患者,共201个脊柱节段手术,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经腰大肌外侧微小创伤入路治疗脊柱疾病,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小组完成。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评估以确定股神经损伤情况,而肋下神经损伤的评估则是通过术后对患者手术侧腹壁功能的持续损伤来确定。

入选研究的118例患者接近半数为单节段融合,37%为两节段融合,其余为多节段融合(表1),平均年龄62岁,诊断主要包括腰椎滑移,假关节形成,椎板切出后脊柱前凸,邻椎病,腰椎管狭窄等。接受手术治疗的节段分布如表2所示。

表1:研究纳入人群的手术节段个数分布及手术指征

表2:手术节段分布

在201个节段中,有5个节段因股神经从腰大肌前方行走而不能进行融合手术,其中L3/4节段2例,L4/5节段3例(表3)。

表3:不同节段间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手术成功率

共2例(1.7%)患者发生股神经损伤,均发生在 L4-5间隙(4.8%)。1例患者为女性,46岁,行L2-L5 节段融合术,术中肌电图监测提示未有明显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术侧腰大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正常,但对侧腰大肌肌力3/5级,股四头肌肌力1/5级,术后6月,9月随访时肌力减弱仍持续存在,并出现股四头肌肉萎缩(图1)。另一例患者为男性,行腰4/5节段融合,但因术中发现股神经在腰大肌前方行走不能避开而放弃该手术入路,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股四头肌肌力减弱,3/5级,术后3月随访肌力恢复正常。


图1:患者持续左侧股四头肌力减弱,后发生股四头肌肉萎缩

共5例患者出现术侧腹壁膨隆(表 4,图2,图3),单节段及多节段患者均有发生。

表4:术后患者腹壁持续膨隆的手术节段分布


图2:左侧前路小切口微创手术术后患者的左侧腹壁膨隆


图3:微创前路术后持续性腹壁膨隆患者术后当天腹部CT扫描情况(A-C),术后1年腹部扫描情况(D-F)。患者接受左侧L1-L4 3节段前路小切口椎间融合术,箭头部位提示左侧腹壁手术切口前持续腹壁肌肉变薄,较对侧正常处变薄5mm以上。

研究总结:前路经腰大肌外侧微小创伤入路的进行L4-5节段融合,其股神经运动支损伤概率在5%,其他节段基本不发生股神经运动支损伤,脊柱外科医生在腰椎前路手术融合L4-5节段时应当特别注意腰大肌入路的安全区域的辨认;而前路术后腹壁膨隆发生率在4%,根据肋下神经支配腹肌的特点及L4-5节段手术无腹壁膨隆并发症的结果分析,外科医生应当特别注意 T11及T12运动神经的保护,在手术选择切口时应当和肋下神经平行。

Motor nerve injuries following the minimally invasive lateral transpsoas approach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