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状面失衡椎弓根截骨矫正容易角度丢失

2013-12-10 21:5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小新lucy
字体大小
- | +

椎弓根截骨术(PSO)已被广泛用于固定矢状面失衡的矫正。与固定性失衡相反,退行性矢状面失衡可以通过前柱松解和后位固定予以纠正。但是对于有固定性严重退行性失衡的患者,前柱松解和固定不能够达到最佳矢状平衡。PSO在恢复这些患者的矢状排列具有优势。

在老年患者中,与不安全固定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导致矫正损失(LOC)或假关节。因此,退行性矢状失衡矫正手术很可能有更多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SO在严重退化性矢状失衡老年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34个骶骨融合,随访至少2年的患者。患者年龄58到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5.5岁。所有病例均行单节段PSO,包括L3(n=26),L4(n=4),L2(n=3)以及L1(n=1)。融合节段平均数为8.15。10例患者在腰骶结合处行结构性植骨融合。

PSO可矫正腰椎前凸,恢复矢状面平衡。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骨盆后倾。当病人有严重的矢状面失衡,他们试图通过骨盆后倾作为一种代偿机制使这种不平衡减到最少。(图1)。

图1.矢状面失衡的代偿机制。(A)中性矢状面平衡显示和谐的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骶骨坡度约为30 °。(B)下腰椎过度弯曲融合导致脊柱前凸丧失,引起明显的矢状面失衡。 (C)伴随代偿机制,在可移动段过度延伸的椎间隙可使C7铅垂线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D)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在可移动节段继发性椎间盘退变发生,随后矢状面失衡再度发展。(E)骨盆代偿性后倾产生垂直骶骨并重新建立矢状面平衡。骶骨坡度约为0 °。

结果:

在单节段实施PSO,截骨部位平均矫正脊柱前凸角度为33.3°,矫正损失(LOC)在末次随访为4.0°。腰椎前凸矫正为33.7°,其矫正损失(LOC)为8.5°。矢状面C7铅垂在术前为215.9mm,术后矫正到35.1mm,末次随访时变为95.9mm。矢状面C7铅垂矫正119.9mm,LOC为60.9mm。在腰椎前凸和矢状面C7存在显著的LOC。在10例还有腰椎后植骨融合的病人,腰椎前凸LOC为7.4°,比没有腰椎后植骨融合的病人少9°。

图2.一名68岁的妇女出现严重的矢状面失衡。她接受了在L3的椎弓根截骨术和从T10到骶骨的椎弓根钉和满意的达到了矢状排列恢复。在末次随访时,患者表现为伴随矫正损失的矢状面失代偿。

共11例固定相关并发症。无并发症组在截骨部位的脊柱前凸角矫正与并发症组相比,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9)。然而,并发症组腰椎前凸(P = 0.01)和矢状C7铅垂(P = 0.04)比非并发症组有更高的LOC。(表1)。

表1.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比较

结论:

椎弓根截骨术(PSO)在退行性矢状面失衡的老年患者的矫正导致矢状对齐的矫正,伴随腰椎前凸和矢状面C7铅垂的显著LOC。LOC主要发生在截骨和非截骨部位的椎间隙。增加前柱支撑有利于维持矫正,减少并发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马玉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