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韧带骨化(OPLL)相关急性颈髓损伤的风险因素

2012-04-24 22:36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anghaisen
字体大小
- | +

尽管颈髓损伤患者中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发生率很高,但关于后纵韧带骨化相关脊髓损伤(SCI)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却很少见诸报道。为此,日本Kurashiki中心医院骨科的Eijiro Onishi , MD等学者实施了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对OPLL相关急性SCI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于近日在Spine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报告。

在研究中,作者将病例分为三组,其中OPLL相关SCI患者34例,OPLL相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M)32例,32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三维CT评价椎管发育直径、椎管狭窄率、OPLL类型以及前纵韧带骨化的存在情况。


1.通过轴位CT测量椎管狭窄率。椎管狭窄率(%) = A / B ×100。
B =椎管发育直径。B − A =脊髓容纳空间(SAC)


2.动态OPLL间距(白色箭头)

1.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显示,SCI组的平均年龄为71.5岁,显著高于CM组(平均63.3岁)。SCI组和CM组的椎管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在OPLL所致的椎管狭窄方面,CM组较之SCI组更为严重。性别分布和OPLL类型方面未见组间差异。混合型及节段型OPLL是导致SCI和CM的主要原因。SCI组的前纵韧带骨化发生率(56%)明显高于CM组(22%)。20例患者(59%)的颈髓SCI发生在OPLL或前纵韧带骨化的边缘。仅就混合型或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而言,19例患者中的18例(95%)在OPLL或前纵韧带骨化边缘存在SCI。


3.病例1:患者,女性,73岁,跌倒、持续颈部过伸致颈髓SCI。损伤后出现双臂及双足感觉障碍,双侧上、下肢肌力3级,无辅助下不能行走。(A)正中矢状位CT扫描示,OPLL为混合型,椎管狭窄率为48%,OPLL和前纵韧带骨化在椎体上的桥连严重。(B)正中矢状位T2加权MRI示,C4–C5水平可见高信号病变,可疑过伸力量集中于此,进而导致SCI。


4.病例2:患者,男性,56岁,从梯凳上跌落,头部着地。入院时神经系统检查示,双下肢肌力2级,双臂感觉异常,膀胱功能障碍。(A)正中矢状位CT扫描示,OPLL为节段型,C5椎管狭窄率为33%。(B)正中矢状位T2加权MRI示,C5–C6水平可见高信号病变,考虑为C5–C6水平的OPLL与C6椎板之间的脊髓受压导致SCI。

2.各组的OPLL的类型及OALL的出现情况

3.影像学测量结果
  

4.混合型/连续型与节段型OPLL患者的测量结果比较
  


5.OPLL相关颈椎SCI的两种损伤机制。(A)混合型或连续型OPLL:连续性骨化的边缘是SCI的风险因素(虚线箭头),过度活动导致的SCI发生于骨化的边缘(黑色箭头)。(B)节段型OPLL:所有节段的OPLL均是SCI的风险因素(虚线箭头)。在该类型中,颈部的活动范围常得以保留。
过伸损伤中,OPLL及尾侧的椎板导致脊髓受压(黑色箭头)。

作者最终得出结论,OPLL相关SCI的危险因素为高龄、混合型或节段型OPLL以及前纵韧带骨化等,大多数患者的SCI发生于OPLL或前纵韧带骨化的边缘。然而,由于OPLL所引起的严重颈椎管狭窄并非SCI的重要风险因素。

Risk Factors for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ed With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