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长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弹性固定允许承受应力时骨折块之间相互移位,外部应力仅导致夹板的可恢复性形变。祛除盈利后,骨折块恢复至先前的相对位置。当应力导致夹板不可恢复性形变时,骨折块会持久移位。内植物的弹性形变处于该种情况下称为不稳定性固定。
似乎某些弹性固定最重要的机理是触发和诱导骨痂,持续的低组织应变使肉芽组织安全的分化为骨痂,此时稳定性为骨折愈合的第二要素。适度愈合的最关键前提条件是保证受损组织的活力。骨折端若无血运将阻止骨痂桥接骨折间隙。
内固定原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内固定器下方会残留一段距离,因此即使是骨骼直接接触内植物,骨骼周边间隙也会形成骨痂。骨痂形成起始于未受损伤的有活力的骨折和骨膜中直接的骨膜下骨骨沉积。这与标准的钢板技术恰恰相反,后者通过摩擦作用传导应力,由于内植物引起骨折块无血运,钢板下骨骼愈合能力较差以及骨皮质长期萎缩。当内植物移移除,应力提高时,该效应带来潜在的再骨折风险。因此,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如果技术上可行锁定钢板原理更为优越(图11a-c)。
图11:内固定下方骨痂愈合。19岁患者使用4.5/5.0LCP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前后位X片显示钢板与骨无接触(a)。4月后在骨折区该间隙扩大,提示钢板下骨痂形成(b),2年后内植物移除(c)时证明内植物下有活力的骨和骨膜。
复位技术
新型内固定器的主要原则仍未改变,如对于关节面骨折需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重建骨折的轴线、旋转力线和骨骼的长度。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复位达到这些目的。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只要技术可行应行间接复位。
对于干骺端骨折,股骨骨折为肌肉下放置钢板技术,胫骨骨折为皮下放置钢板技术,恢复长度主要靠牵引(人工牵引,骨折床,牵开器)。轴线对位需要通过两个平面的术中照片或影像增强器来控制,旋转对位主要通过临床经验控制。间接复位的优势在于术中最小的软组织损伤和几乎不会使骨折块失血运。这就使骨折愈合接近自然过程,有活力的骨折块整合入骨痂中支撑钢板下的骨折区,从而预防内植物的疲劳失败。
间接复位和闭合内固定技术上要求高于切开手术,因此需要准确的术前计划来选择合适的内植物大小和长度,钢板的形状和螺钉孔,螺钉的位置和打入顺序(标准或锁定螺钉)。
LCP的塑形
传统的钢板要求内植物与骨面确切的贴附以保持精确的复位,螺钉在钢板-骨界面提供加压前负荷。骨折块被拉向内植物,因此当把LCP做传统LC-DC钢板使用时,应确切塑形。应力通过摩擦作用从一个主骨折块传到另一个骨折块。大部分钢板介导的骨损伤都处于钢板与骨的直接接触区域,主要与骨膜处血供破坏有关。
当将LCP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无需钢板与骨表面的精确对应。应力通过锁定螺钉传导。一旦骨折块对线正确,在圆锥形螺纹孔中拧紧螺钉不会导致骨折的继发移位和钢板-骨界面中软组织的加压。
直的和弯曲的内固定器
为稳定骨干的直的骨折块应使用直的内固定器,这种情况下所有处于同一方向,螺钉应力相同。在骨质疏松的骨骼这样固定会导致危险。与PHILOS钢板类似,为避免所有的螺钉处于同一方向,让内固定器轻微的弯曲(前后方向多个波度)使螺钉在各个方向集中和分散,从而增强了螺钉的抗拔出应力。这种轻度塑形可以在被称为“鸡蛋壳”的严重骨质疏松病例中应用(图12a、b)。对于如鹰嘴骨折的其他骨折,需要起始端向前方的弯曲钢板,钢板的塑形将避免螺钉相互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