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9.14述评: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
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髋部脆性移位骨折的方式之一。但到目前为止,针对什么是“适宜”的病例?固定假体的最好方法是哪种?股骨头假体的最佳直径是多大?最佳的界面组合是什么?最好的手术入路是哪种?等问题都还没有确切答案。INJURY主编评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
-
2012.09.14微创与标准全髋置换术假体位置及在院费用比较
微创全髋置换(MIS THA)是一项饱受争议的髋关节置换技术。其支持者认为,MIS技术的应用可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失血量和在院时间。而反对者认为,与标准全髋置换(STD THA)相比,MIS THA会导致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发生假体位置不良的风险。由于当前已 ...
-
-
2012.09.12J Arthoplasty:金-金髋表面置换 来自中国的经验
表面置换被誉为21世纪初,髋关节成形术领域的最主要革新,在欧美日趋流行。不同文献中,其短中期手术成功率可达94%-100%。但和常规置换一样,亦有不少学者对金-金界面表面置换所导致的金属离子释放、瘤变、骨溶解及金属过敏表达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心。同时,也有表 ...
-
-
2012.09.11糖尿病与肥胖显著增加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周围感染风险
骨科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肥胖的发生比例越来越高,据估算,美国从1990年至2005年间,关节置换术的肥胖病人比例由30%上升至54%。目前关于肥胖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影响尚存在争议,部分研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病态肥胖对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的假 ...
-
-
2012.09.10高血糖与肥胖增加外科手术感染风险
发表在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7月的最新的两项研究关注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和高血糖症。
-
-
2012.08.28术中三维成像可有效提高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修复效果
当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应对其进行固定,以避免形成骨性关节炎,目前尚无所谓的“标准”固定方式,最常用的方法是穿过下胫腓联合的螺钉。进行固定后,可通过术中透视的方法审视踝关节情况,包括前后位、侧位、mortise位(踝穴位),但术中透视足够确保手 ...
-
-
2012.08.25J Arthroplasty:影响全髋置换术后计划外ICU监护的因素
有研究发现有THA术后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患者中,有58%的病例术前并无任何相关病变的表现或危险因素存在。美国学者Kamath AF等复习了一组初次和翻修THA手术后计划外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接受相关诊治的连续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高龄、肌酐 ...
-
-
2012.08.18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长期疗效的决定因素
髋关节骨折脱位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一种严重创伤,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5%,在治疗上需要尽早予以复位以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良好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这种损伤术 ...
-
-
2012.08.15J Arthroplasty: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4年骨盆倾斜角的变化
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可能会存在不同体位下髋臼杯与股骨柄之间关系的变化。骨盆倾斜度增加会引起臼杯前倾角度增加,当相应角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臼杯与股骨柄之间的碰撞,并可能因为边缘负荷而导致聚乙烯内衬磨损加速,这都可能导致人工髋关节的失效。日本 ...
-
2012.08.022012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和临床指南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s a chronic disorder developing insidiously throughout life and usually progressing to an advanced stage by the time s ...
- os
-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