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ACDF长期疗效安全有效

2014-10-27 15: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orthowhq
字体大小
- | +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于1955年由Smith and Robinson报道,比较安全,可实现脊髓的直接减压,同时实现骨愈合,为颈椎最常实施的手术之一。特别是使用颈前路钢板融合,广泛用于创伤、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和肿瘤,具有初始稳定、高融合率、恢复正常前凸和不需外固定的优点。文献中多有其疗效优良的报道。

然而,尽管该术式可减轻神经症状,但融合节段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为担忧的问题。邻近节段的临床病理,定义为颈前路融合间盘邻近节段的动度所导致的新的神经症状的出现,较影像资料上邻近节段病理更为严重。目前,关于颈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韩国Chonnam国立大学医院骨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长期随访研究,提出了颈椎ACDF术后临床邻近退变的危险因素,且临床表现轻于影像表现,文章于2014年10月发表在Spine J上。

该回顾性病例分析共纳入177例颈椎ACDF(钢板融合)的病例,随访时间至少10年(平均16.2年),平均年龄52.4岁。52例为创伤,71例为椎间盘突出,54例为颈椎病。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终末的颈椎正侧位片,包括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骨赘情况。

评估邻近节段退变的分级为0(无变化),I级(轻度),II级(中度)和III-V级(重度,V级为后方骨赘,椎间高度减少50%以上)。还测量了颈前路钢板与椎体缘间距,分为<5或>=5mm。影像学上邻近节段退变诊断基于X线片,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基于新的神经症状,并以MRI加以确认。

依据病因,融合节段和钢板-椎间盘间距分析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和临床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经长期随访,影像邻近节段退变见于92.1%的患者(图1),临床邻近节段退变见于19.2%的患者。从病因上看,因颈椎创伤而行ACDF的患者中,13.5%发生了临床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突出中12.7%发生;颈椎病中33.3%发生。从融合节段看,单节段ACDF的患者中,13.2%发生了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多节段ACDF中,32.1%发生。

 图1.jpg

图1 一例C5-6椎间盘突出的54岁女性患者平片。(A)术前;(B)C5-6 ACDF术后,C4-5和C6-7无退变;(C)术后5年,邻近节段无退变;(D)术后12年,邻近节段无退变。患者有轻度颈后痛,但与邻近节段退变无关。

钢板-椎间盘间距小于5mm,颈椎病或多节段融合的患者,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使用钢板融合,发生率高。所有患者中,仅6.8%的患者需再次手术(图2)。

 图2.jpg

图2 (A)47岁男性,C5-7颈椎病,术前。(B)C5-7 ACDF术后,邻近节段无退变。(C)术后10年,C4-5退变IV级,但患者无症状。(D)术后24年,C4-5退变V级。(E)CT示C4-5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患者有神经压迫症状。(F)ACDF术后24年,行C3-6颈后路开门术。

上述结果显示,颈椎ACDF术后长期随访表明,钢板-椎间盘间距小于5mm, 颈椎病和多节段融合为临床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临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远远低于影像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率低。因而,颈椎ACDF(钢板融合)可视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海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