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融合可致邻近节段退变但不影响临床效果

2014-08-23 22: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orthowhq
字体大小
- | +

椎间盘退变为腰痛的原因之一,腰椎融合/固定用于治疗腰痛的椎间盘退变,三分之二的患者有效。但腰椎融合后存在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通常于融合术后5-10年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率5.2%到100%,范围广反应出我们对两者真正的关系认识不足,也是寻求动态固定的主要动力。

邻近节段退变源于融合节段邻近增加的机械应力,抑或是遗传决定,只是自然病程的表现,存在争论。尸体研究表明,当一节段融合后,该节段邻近节段所受的应力改变,更易于活动,特别是该节段已存在退变时。但临床意义及相关性不明确。配对研究表明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被高估。

确定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影响,最好的方法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同样基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融合或保守治疗,目前腰椎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尚未见报道。

瑞士苏黎世脊柱中心的学者进行了一项4个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提示经13年随访,腰椎融合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降低有关,但不影响患者临床效果,文章于2014年8月发表在Spine上。

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英国、挪威、瑞典、瑞士四个中心767例病例,所有病例均因腰痛1年以上,随机分为融合组(464例)或保守治疗组(303例)。平均随访时间13年,站立位腰椎侧位片于融合组中229例,保守治疗组140例可得。

于侧位片上,通过验证的计算机辅助方法,即变形补偿X线分析技术(图1),测量椎间隙高度和前后移位。临床疗效评估指标为疼痛评分和Oswestry残障指数。

椎间隙高度为评价椎间盘退变通常采用的可靠指标。对所有病例,计划手术节段为原节段(不论后来融合与否),据此可确定目的节段和邻近节段。正常椎间隙高度采用Frobin等1997年确定的正常值,偏离值代表其偏离正常值的大小。

 图1.jpg

图1 变形补偿X线分析。腰椎椎体轮廓手绘扫描。使用计算机程序测定轮廓的几何特征,确定椎体的4个角(1-4),确定椎体中线和平分线,两个平分线(图中虚线)间距为前后移位距离,椎间隙前缘高度亦得以确定。

结果显示,369例有完整X现片资料的病例,355例X线片可用(259例融合,96例保守)。两组病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且两组间目的节段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差异。融合对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影响为-0.44偏离值,两组间椎体前后移位值无明显差异。

椎间隙高度与前后移位值在随访终末与临床疗效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以上研究表明,经13年长期随访,腰椎融合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降低相关,椎间隙降低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关。提示腰椎融合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相关,但不影响患者疗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海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