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有效定位诊断

2014-06-10 14: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指在影像学上存在多个节段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和/或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对颈髓或硬脊膜前方多个平面的压迫,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因而对这类患者病变颈椎节段的定位较为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出现,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MRI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功能性MRI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近发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用来评估压迫引起的脊髓白质显微结构的变化。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最常用 的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橡(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DTI。DTI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白质和灰质的区别以及白质纤维的走行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可了解病变造成的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目前DTI主要用于颅脑疾病的诊断,关于DTI用于诊断脊髓疾病的研究仍鲜有报道。

为了进一步明确使用DTI和方向熵(量化目标轮廓边缘方向性的表达方法)是否可以 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节段的定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学者Li X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Spine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连续招募的1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神经功能检查、T2加权MRI、以及DTI对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应病变节段进行定位。在T2加权MRI上,通过测量脊髓的前后压缩比和信号增加的强度来定位病变的颈椎节段。基于T2加权MRI上脊髓的前后压缩比、脊髓信号增加的强度、DTI、以及综合手段等方法得出的病变节段定位诊断结果,分别与分节段神经功能定位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各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图1. 在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脊髓横截面的横径(a)和前后径(b)。前后压缩比= b/a。

图2. 在一例患者矢状面颈椎T2加权MRI图像上可见椎间盘水平的脊髓信号强度增加(箭头所示),且通过脊髓信号增加的强度定位的节段与通过神经功能检查定位的节段存在相关性。

研究结果发现,当与神经功能检查定位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基于加权方向熵的DTI分析结果较T2加权MRI上脊髓前后压缩比的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82.76% vs. 75.86%)和敏感性(84.62% vs. 76.92%)。T2加权MRI上脊髓信号增加的强度的特异性最高(100.00%),但准确性(58.62%)和敏感性(53.85%)均为最低。当结合加权方向熵的DTI分析结果与T2加权MRI上脊髓前后压缩比的定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最高,分别为93.10% 与 96.15%;而敏感性为(66.67%),和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敏感性相当。

图3. 一例患者的( A )矢状面颈椎T2加权MRI图像、C3–C4 ( B, C, D ),C4–C5 ( E, F, G ), C5–C6 (H, I, J ),与 C6–C7 (K, L, M ) 各节段的脊髓横截面图像、弥散各向异性图像、以及主要特征矢量图像。

图4. 椎体水平,脊髓水平,和神经根水平的解剖差异。图中■代表的是脊髓节段,↓代表的是神经根。

该研究结果表明,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地诊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损伤,是一种定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的有效手段。基于加权方向熵的DTI分析可提高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并为客观评估病情提供依据,也为脊柱外科医生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