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始于 10 岁之前且悄然而至 发生率被低估

2015-12-30 10: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海强
字体大小
- | +

2015 年 4 月,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骨科的 Teraguchi 等在 Spine J 上发表文章,分享他们进行的一项大样本人群 MRI 研究结果:椎间盘退变终板 MRI 高信号与腰痛密切相关

认真研读该文章,结合对于 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李新奎和王海强等,对该文章进行评论,于近日发表于 Spine J。

2014 年 12 月,北美脊柱学会,美国脊柱放射学会和美国神经放射学会于 Spine 和 Spine J 同时发布了腰椎间盘疾病最新版定义(即第二版)。

根据该定义,腰椎间盘退变(DD)涵盖了较广的病变:纤维环裂隙、退变和突出。许莫氏结节为椎间盘椎体内突出,与椎板硬化同属 DD 范畴。MRI 上纤维环裂隙与高密区(HIZ)有关联,而且,DD 既包括病理退变,又包括生理老化。

DD 的分级方案多种,可依据:

1. 椎间盘大体形态:1990 年 Thompson 等首先提出,从病理和脊柱外科医师的角度,描述了椎间盘大体形态的改变;

2. MRI 分级:2001 年 Pfirrmann 等提出的依据 MRI T2 相的 5 分级法,应用广泛;还有 1987 年 Schneiderman 等提出的 4 分级法;

3. 组织学分级:Sive 等所提出;

4. 分子和基因变化:椎间盘髓核属于免疫赦免器官,基于表达 FasL。我们构建了编码蛋白的基因与不编码蛋白的非编码 RNA 作用的网络图。

因而,正常椎间盘为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基于何种水平,何种分级方法。

椎间盘退变以细胞簇、长突起和细胞死亡为特点。人椎间盘在发育过程中,脊索细胞逐渐为类软骨细胞(髓核细胞)所替代。因此,椎间盘为人体较早开始退变的器官之一,微观上的退变始于 10 岁之前。20岁后出现大体可见的退变征象。

DD 发生率,不同报道差异较大。Teraguchi 等报道为 30.4%,而 2014 年,他们报道高达 70%。香港大学的 Samartzis 等报道以 Schneiderman 分级为依据,发生率为 72.7%(1890/2599 例参与者)。

总体而言,椎间盘退变为静悄悄的脊柱疾病,发生率存在低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