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已经成为当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之一,其治疗效果肯定、确切。但到目前为止,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流行病学数据尚缺乏相关研究证实。为此,日本Chubu Rosai医院骨科Masaaki Machino , MD等实施了一项回顾性单中心临床观察研究,对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椎板成形术前、术后患者症状的发病率情况进行了考察,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
共有520例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连续性患者纳入该研究之中,其中男性331例,女性189例,平均年龄为62.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3.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提出的脊髓型颈椎病分级系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以确定相关症状的发病率。手术治疗后计算每项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术后发生率/术前发生率× 100)。
表1.JOA提出的脊髓型颈椎病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系统以及JOA功能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术前发病率分别为77.7%和80.4%,而上肢、下肢及躯干感觉功能障碍的术前发病率分别为88.6%, 56.5%及48.3%。术前膀胱功能损害的发病率为41.2%。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持续发病率分别为52.7%和71.5%,而上肢、下肢及躯干感觉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分别为72.0%, 56.8%和61.4%。膀胱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为49.1%。
图1.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图2.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图3.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上肢感觉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图4.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下肢感觉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图5.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躯干感觉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图6.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评分对膀胱功能的评价结果,虚线包含的面积表示症状发病率。
表2.椎板成形术前及术后每项功能损害的发病率
图7.每项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情况。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及上肢感觉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功能损害的持续发病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后路椎板成形术前其上、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及下肢感觉功能损害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功能损害形式;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及上肢感觉功能损害在椎板成形术后常常持续存在。该研究的数据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较为准确地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椎板成形术之后术前功能损害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