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12.07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髋关节脱位技术
前言髋臼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长期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与骨折,尤其是臼顶负重区关节面的复位质量相关。术后臼顶负重区即使存在小至1mm的关节面不平整也会在短期内引起关节的严重退变,因此髋臼移位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得到解剖复位。大多数髋臼骨折都能通过单一切口进行手术治疗,但每一个切口都只能显示髋臼的一部分。如通 ...
-
-
2013.12.03 转子间骨折的10个手术技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降临,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在逐步升高,由于这类骨折的特殊性,使得其治疗成为一个难点,临床上时有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报道。George J等人总结了转子间骨折治疗的10个手术技巧,以尽可能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尽管该文发表于2009年3月份,文章中部分观点已经有所进展,但现在回顾看来对临床仍有指 ...
-
-
2013.11.24 骨盆骨折新的后路手术技术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开放手术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适当的方式。许多外科医生担心传统报道中的创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改进的骨盆后方入路,其目的是避免手术切口相关的并发症。
-
-
2013.10.10 Hoffa骨折的现代治疗理念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充分显露股骨后髁的手术入路,由后向前置入拉力螺钉,同时可用或不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文献资料中很少有针对该类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的相关推荐。而该类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后的效果通常很差。治疗的目标是使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从而允许早期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
-
-
2013.09.11 颈2经椎板螺钉的长度与椎动脉损伤密切相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侧交叉C2椎板螺钉行寰枢关节融合术并不会减少椎动脉的损伤,同样存在损伤横突孔或C1-2椎间隙的椎动脉的风险。椎动脉损伤的风险与经椎板螺钉置入的长度成正比。为了避免损伤椎动脉,应尽量选用长度在28mm以下的C2 经椎板螺钉。
-
-
2013.09.09 胸腰椎前路急诊手术应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暴露节段
该研究结果表明,脊柱创伤患者行胸腰段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采用前路正中腹膜后入路暴露L4至S1节段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低。通过重症监护可以使得行胸腰椎前路紧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对行胸腰段脊柱前路紧急手术的患者应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和暴露节段,并加强危重监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
-
2013.09.09 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减压经硬膜囊修复马尾神经损伤
脊椎的爆裂性骨折(Burst Fracture)是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特殊形式,约占脊椎骨折的20%。脊椎爆裂性骨折的发生与高能创伤有关,多见于车祸和坠落伤。该骨折由Holdworth于1963年首先提出,即轴向压力加上不同程度的屈曲和(或)旋转力作用于脊椎,以致最后载荷超过其抵抗压缩的能力时,则发生机械性破坏,椎骨呈放射状地爆裂,造成垂直高度的降低和轴径的增加。与此同时椎间盘的髓核可疝入椎体,导致椎体内压急骤升高而引 ...
-
-
2013.08.31 CORR手术技巧:胫骨平台骨折扩大Tscherne-Johnson入路
该扩大手术入路能比较有效地显露并固定包括胫骨平台外侧、后内侧、后正中、以及后外侧骨折块,因此可能无需另作切口以进行后内侧骨折块的固定。
-
-
2013.08.29 TSOL结的手术视频及作者述评
供职于Mayo医学中心的华人学者赵春风教授2013年6月在著名的JBJS杂志上介绍了一种新的外科打结方法,即双股单锁结( two-strand-overhand locking knot,TSOL)。随后,丁香园骨科频道将该文编译成中文:JBJS手术技巧:介绍一种新的打结方法。文章发布以后,在丁香园骨科频道、丁香园论坛、微信、微博等多个途径引起了业界热烈的讨论。丁香园战友travelyou随即在手术中试用并在丁香园骨科版发表 ...
-
-
2013.08.29 腰椎后路融合保留相邻节段后方复合体可防止邻椎病
对于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和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腰椎的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解除神经的压迫,恢复腰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 长期以来,腰椎融合术一直是临床治疗腰痛和脊柱失稳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腰椎融合术的适应征包括由于创伤、炎症、肿瘤等原因造成的脊柱正常结构破坏,要重建这个结构,就需要做融合。但对于 ...
- os
-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