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小转子下方5cm以内的骨折被称为股骨转子下骨折,绝大多数的股骨转子下骨折骨折形态为螺旋形,在临床上很难通过闭合方法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而骨折复位不良往往会造成出现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
在文献报道及临床工作中,骨科医生使用Schanz螺钉、骨钩、大止血钳、复位钳等工具经皮复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但是韩国的Yong-Cheol Yoon医生发现使用上述工具仍很难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因此其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其治疗方法及研究发表在2014年5月的Injury上。
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间作者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治疗10例股骨转子下螺旋骨折,平均年龄61岁(34至91岁)。根据暴力方向和骨折块的移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骨折线从上方前内侧延伸至下方后外侧,小转子位于远端骨折块上,远端骨折块阻挡近端骨折块因此骨折端没有屈曲畸形(图1)。这一类的骨折通过点式复位钳直接钳夹收紧即可取得解剖复位。
第二类为骨折线从上方后外侧开始延伸旋转至下方前内侧,小转子位于近端骨折块上(图2),治疗上在使用点式复位钳之前需要先纠正骨折近端的屈曲外旋畸形。
图1 60岁男性AO32-A1股骨转子下螺旋骨折。术中透视显示骨折线从上方前内侧旋转至下方后外侧,远端骨折块阻碍近端骨折块出现屈曲畸形(第一组患者)。箭头指示必须纠正骨折长度然后才能取得骨折解剖复位。
图2 79岁男性AO32-A1型股骨转子下骨折。骨折线从上方后外侧旋转至下方的前内侧,骨折近端存在明显的屈曲外旋畸形。
第一类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技巧
1.患者仰卧位,C型臂X光透视机放于手术床对侧。
2.消毒铺巾前,通过牵引纠正骨折长度。
3.在前后位透视下观察骨折线情况及评估需要恢复的骨折长度(图1),如果骨折短缩没有纠正的话,螺旋形骨折时很难被准确复位的。
4.在大腿外侧股骨小转子高度位置上做一长约5cm切口,考虑到股骨颈存在一定的前倾角,此切口应在股骨轴线稍微靠下一些位置。通过该切口后期也可以置入髓内钉的头颈螺钉。钝性剥离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
5.通过触诊评估了解螺旋骨折的移位方式,通过牵引等方法纠正骨折短缩和旋转畸形以后,从上述切口将点式复位钳(Weber钳)平行插入骨折端,插入时保持钳子尖端闭合,缓慢将钳子张开并跨过骨折端,用复位钳夹紧骨折块完成解剖复位(图3)。
6.正侧位C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情况,插入髓内钉(图4)。通过外侧复位的切口轻微调整置入髓内钉的头颈螺钉(图5)。
图3 (A)缓慢的张开钳子越过骨折端(B、C)收紧点式复位钳加压骨折端并使骨折解剖复位。
图4 同一患者的术中前后位透视,显示点式钳夹持复位情况下成功置入髓内钉及头颈螺钉
图5 通过外侧的切口可同时完成插入点式复位钳和置入头颈螺钉
第二类骨折患者的手术技巧,螺旋形骨折主要位于矢状面。
1.从外侧做一单独的切口插入长止血钳夹持骨折近端纠正股骨近端的屈曲外旋畸形(图6)。
2.透视下从前方做一小切口,钝性剥离股四头肌等肌肉软组织,插入点式复位钳,先将点式复位钳靠股骨内侧皮质插入,然后张开钳子使钳臂跨过骨折线,从外侧夹紧复位骨折,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3.复位复位完成后置入髓内钉(图7)。
图6 第二类骨折中的一个病例,A和B通过长止血钳纠正骨折近端的屈曲外旋畸形,C和D从大腿前方插入点式复位钳将骨折解剖复位。
图7 图6中第二类患者术后10个月正常位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
所有患者均取得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中闭合复位加上透视的时间平均为12分钟(范围6至21分钟)。术后平均颈干角为±3.17°,骨折平均移位从术前的平均2.2cm减少至术后的0.31cm,10例患者中有7例术后正侧位X线骨折端四个皮质均连接。1例患者在松开点式复位钳后出现复位丢失(图8),虽然骨折端移位明显,但其骨折在术后13个月时愈合(图9)。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
图8 术后正侧位X线显示出现复位丢失,注意:头颈螺钉未处于股骨颈中心
图9 正侧位显示图5的患者在术后13个月时骨折愈合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认为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治疗股骨转子下螺旋骨折,和传统的切开复位或者钢丝捆扎相比,具有创伤小、节省手术时间的优点,但是并不适合骨折端严重粉碎的转子下骨折,而且在手术当中从大腿前方插入点式复位钳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损伤血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