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S:动力性锁定钢板装置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14-03-07 23: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第五十七回
字体大小
- | +

尽管早期研究结果表明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最近有来自于多中心的数据发现骨折不愈合率可高达 20%。锁定钢板装置强度过高,以及钢板螺钉属于偏心性固定,这些都是导致骨折断端微动不足以及不对称的微动并由此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原因。

新近出现的「动力性」锁定钢板装置允许钢板与骨质之间的近侧骨皮质处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动,从而产生有利于骨痂形成的力学环境。我们猜测动力性锁定钢板装置固定能比标准混合型锁定钢板装置更有利于骨痂形成,提高骨折愈合率。

方法:2009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0 月之间共采用动力性锁定钢板装置治疗 14 例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病例。其中 2 例患者由于缺少术后随访 X 片而被排除。其余 12 例患者(平均年龄 60 岁,范围 30-83 岁)中,5 例由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另 6 例为站立位摔倒导致的低能量损伤。

股骨干骨折断端钢板侧骨皮质钉孔比螺钉外径大 1 mm,从而在螺钉周围形成允许螺钉活动的 0.5 mm 间隙;对侧皮质则按标准方法钻孔。术后所有病例均前瞻性地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并摄取正侧位 X 片。术后 6-8 周时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时出现骨折愈合征象逐步进行患肢负重。患肢负重时无疼痛以及 X 片上可见断端 4 侧皮质中有 3 侧形成连续性骨痂则被判定为骨折愈合。

将动力性锁定钢板装置固定组病例与另一组接受混合式标准锁定钢板装置固定的病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病例的钢板装置工作长度在包含 1 个钉孔的长度之内且 OTA 分型与本组病例相匹配。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折愈合或确定为不愈合为止(平均 10 个月)。

于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时的 X 片上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股骨对线情况,以此确定骨折复位质量或是否出现固定失败。由 3 位不知道固定装置类型的观察者按 4 分标准(0 = 无,1 = 少量,3 = 中等量,4 = 大量)评估骨痂形成情况。评估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计算每组病例骨痂评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动力性锁定钢板组的平均骨痂评分(2.0;SD,0.7)显著高于对照组。双向混合组内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观察者评估结果之间在一致性(0.724)和绝对值(0.734)上均基本一致。动力性锁定钢板组有 1 例患者的骨折在首次手术未能愈合,而对照组则有 3 例未愈合。

动力性锁定钢板组和对照组的力线变化分别为平均 0.5°(SD,2.6)和 0.6°(SD,3.0),动力性锁定钢板组无内固定失败者。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吸烟情况、糖尿病情况、开放/闭合性骨折比例、以及既往全膝关节置换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均 p > 0.05)。

最近的资料显示锁定钢板装置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在于该固定装置刚度过大且为偏心性固定。近侧骨皮质螺钉孔过钻的操作简单,与标准锁定钢板结合使用能形成动力性固定装置,允许近侧骨折断端的轴向运动从而有利于骨痂形成。该技术安全(无固定失败病例),能促进骨折断端大量骨痂形成,可能有利于降低标准锁定钢板装置固定后骨不连发生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arztw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