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反斜行骨折不必选用加长型髓内钉

2013-09-30 15: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随着老年化社会到来在逐步提升,同时也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通常转子间骨折从外上侧大转子斜向内下侧骨折至小转子,对这类患者而言,骨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反斜行骨折与此相反,骨折线斜向外下方。反斜行骨折发生率较低,其治疗仍是骨科的一个争论点。

滑动髋关节螺钉较多用于转子间骨折,而较少用于反转子间骨折,因其存在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反转子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通常推荐对这类患者采用髓内钉治疗,以获得较为牢靠的固定效果。

对这类患者,髓内钉的选择包括两种:标准型及加长型(30-42cm)。尽管有学者认为加长型髓内钉固定可以更加有效的分散骨折端的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目前学界对采用标准型和加长型的指征仍然存在较多争议。

近期由土耳其学者完成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加长型和标准型髓内钉治疗反斜行近端股骨骨折的术后治疗效果发现,对两种髓内钉治疗方案而言,在主要预后指标,如再手术率,1年死亡率,功能评分等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提示对这类骨折不稳定患者,两种髓内钉技术都是可选择方案,具体应用可取决与术者的个人喜好和操作熟练度。

研究者纳入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术者所在医院因反向斜行近端股骨骨折而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40例符合标准。其中15例标准髓内钉,18例加长髓内钉患者获得术后至少12月随访。

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79岁,组间基线可比(表1)。

表1:纳入研究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比较

术后随访6周,12周,6月,12月患者一般情况。

研究结果提示:再手术率无显著差异(1例加长型髓内钉患者因深部感染接受再手术,1例加长型髓内钉患者因内固定失败接受再手术)(表2),在死亡率(17% versus 18%),Parker-Palmer运动功能评分(5 VS 6),Harris髋关节评分(74 VS 79),骨折愈合率(100% VS 100%),螺钉头切出(0 VS 1),顶尖距(22mm VS 24mm)等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相关随访指标比较


图1:74岁女性,加长型PFN-A治疗。A图前后位片,B图侧位片,见左髋部从股骨转子区域向外下斜行骨折线;C图前后位,D图侧位片,加长型PFN-A治疗后;E图,术后5月,股骨头部位螺旋刀片切出。


图2:76岁老年男性,标准型PFN-A治疗。A图,骨盆位X片,B图左侧髋关节X片,提示近端股骨反斜行骨折;C图,D图,标准型PFN-A术后正,侧位X片,E图,术后12月,患者骨折愈合。(这里有个小问题,术前X片不是很清晰,从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骨折线上看,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应该是个近端股骨反斜行骨折)

表3:既往文献报道反斜行股骨近端骨折的结果

研究者通过既往文献报道总结(表3)和本研究结果讨论认为:和标准型的髓内钉比较,加长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反斜行近端骨折时并没有临床优势,对加长型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而言,骨折愈合率并没有显著增高,再手术率也没有明显下降。所有功能评分结果都相差不大。考虑到加长型髓内钉在置钉时的困难程度增加,透视射线量增多,加长型髓内钉对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Which Implant Is Better for Treating 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emur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