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椎板成形术是颈椎疾病常用的术式,疗效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少。但也存在潜在丢失生理性脊柱前凸的风险,而生理性前凸对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术中对于 C2 颈伸肌附着点的游离,使得前凸丢失,从而颈部疼痛等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手术应尽可能保留这些附着点。
在对颈椎行椎板成形术时,手术部位最高到哪个椎骨平面,才能使得前凸丢失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还未清楚。因此,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 Michael 教授做了相关研究,旨在对比最高平面为 C3 和 C4 平面的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程度。该研究发表在近期的 The Spine Journal 上。
该研究回顾了单个中心,近五年内,因颈段脊髓压迫性疾病,由多位外科医生行椎板成形术的 65 名病人。若狭窄层面在 C3~C4 椎间盘平面或该平面以下,行 C4 椎板成行+C3 椎板切除术,以尽可能少地切除 C2 颈伸肌。受试者依据行椎板成形术最高的平面分为两组:一组在 C3,一组在 C4。通过测定中央矢状位影像报告的 C2~C7 的中性位,屈伸位的 Cobb 角,C2~T1 中性位 Cobb 角,C2 垂线来反应前凸改变的情况。
Cobb 角表示某特定锥体上椎板平面,和该椎体远端的另一个椎体的下椎板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如图 1 所示。C2 垂线表示空间中一经过 C2 椎体中心且与之垂直的直线与 T1 椎体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图 1 术后测定的 C2~C7 Cobb 角,平片中央矢状中性(neutral)位
以 65 个病人作为整体来看,术前测定平均前凸角为 18°,术后为 11°,手术使得前凸丢失的角度为 7°。若是椎板成形最高平面为 C3 其丢失的前凸为 9°,而若是最高平面为 C4,其丢失的前凸为 3°,有明显的差异。
除此之外,在检验水准限制下,其他各项测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如比较切除最低平面不同是否影响前凸的丢失情况,C3~C7 组的病人的前凸角减少了 6°,而 C3~C6 组的病人减少了 11°,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他的包括:有无 C2 穹顶的切除,椎板成形的椎体总数,由不同的外科医生所做手术均无统计学差异。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在椎板成形术中,最高手术的椎板水平为 C4 ,而不是 C3,可显著降低术后颈椎前凸的丢失。这可能与上述所说的 C2 颈伸肌有关。由于解剖因素,在 C3 平面进行椎板成形术时,对于 C2 附着点的分离难以避免,而在 C4 平面操作时,虽然要分离 C3 的附着点,但对于 C2 的可适当保留,不需切除颈伸肌。
实际上在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中,狭窄部位通常在 C3 平面以下,因此很少需要对 C3 行椎板成形术。若真有必要对 C2~C3 进行减压,那么 C3 锥体全切除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同时也要注意保留 C2 的颈伸肌附着。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骨科时间(微信号 dxy_orthop_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