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ProDisc-L全椎间盘置换术 vs 环状植骨椎间融合术

2013-01-30 19:51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Zigler和Delamarter等发表了一项全椎间盘置换术 VS 全椎间融合术(前路股骨环异体骨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术)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论文详情请戳这里)由骨科zhanghaishen版主编译的论文简要版请戳这里)。研究纳入TDR患者161例,全椎间融合术患者75例,术后5年的总体随访率81.8%,其中全椎间融合术患者随访率74.7%,TDR患者随访率约85.1%,但只有约72.9%的患者完成影像学随访。对两组患者的ODI,VAS,SF-36,神经功能状态等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上述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TDR组的屈伸ROM在术后2年及5年时基本维持一致(2年7.7±4.7,5年7.2±4.1),约91.9%的TDR患者得到运动节段的保留。在TDR组没有自发的融合发生。然而,研究中接近1/4的患者最终没有完成影像学的随访。

此外,TDR组并未报道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目前已有TDR术后人工椎间盘周围出现异位骨化,限制脊柱节段间的运动的临床报道。Guyer等报道约18.9%的使用Charite人工椎间盘行腰椎TDR的患者术后5年会产生运动功能的受限(<5°),并出现HO大于三级分级。HO是进行椎间盘成形术患者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另一个椎间盘长期置换术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人工椎间盘的失败,人工椎间盘的失败等情况可通过影像学或相应节段再手术确定。在本报道中,3例TDR患者出现人工椎间盘移位,所有移位均发生在术后3月内;2例TDR患者出现人工椎间盘下沉。而在融合组,术后5年的融合率为95.8%,没有患者出现移位或下沉。13例(8%)TDR患者及9例(12%)全椎间融合患者在术后5年时需要再次在同一节段手术;13例TDR再手术的患者,2例是因为“极重创伤”导致聚乙烯的移位,3例患者因为手术技术原因出现人工椎间盘的失败,8例患者术后仍存在持续疼痛,需要再次手术进行辅助内固定。

该文报道腰椎TDR和传统开放的全椎间盘融合术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目前TDR手术术后是否能保留椎间运动节段的运动功能保留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而言,融合或椎间盘置换都是可以选择的术式。

作者回应:

我们非常感谢Ziewacz博士对我们论文给予的关注和建议。

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脊柱术后随访率约在43.4%到68.3%不等。对于本研究能达到81.8%的术后随访率我们非常满意。尽管影像学随访率只有72.9%,但该比例和既往研究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HO是目前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在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患者中,Gurer等报道若按腰椎运动度减少3度计算有意义的骨化发生率,约15.5%患者出现纵向骨化;而若按减少5度计算,约18.9%出现纵向骨化。使用ProDisc-L进行全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术后HO发生并未有大规模的临床报道,McAfee分级IV级的HO患者在ProDcis-L置换术后随访5年中并未发现,这和Charite类型的椎间盘有所不同,则可能是因为ProDisc-L型椎间盘置入技术及内在的机械活动属性和Charite不同。

真正和人工椎间盘质量原因相关的装置失败率是非常少见的。3例超过3mm位移的ADR患者和2例超过3mm沉降的ADR患者人工椎间盘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手术者置入技术的关系。术后5年,椎间盘和全椎间融合术的成功率基本相似(93.2% vs 93.3%)。2例患者出现非生理性的过度负荷而导致人工椎间盘的失败而需要再次手术。

我们完全同意Ziewacz博士的观点,即对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出现腰部疼痛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选择融合或椎间盘置换均是可以接受的术式。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同样的这群患者,其影像学的研究已经有初步结果,全椎间盘置换术对患者术后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