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骨折是最为常见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类型,占总病例数的60%,在老年相关损伤患者中的比例更是高达90%,此种类型的骨折自然愈合的可能性较1型、3型小,因此,经常需手术治疗。通过前路行螺钉固定可以获得即时稳定,能减少外固定的应用,功能恢复好,且愈合率可高达90-100%。
但关于置钉数量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很多观点认为:打入两枚螺钉可以更好地确保稳定,尤其是控制旋转。但是,在狭小的空间中、于众多重要结构包围下、在狭窄的齿状突中置入两枚螺钉对外科医师来说充满挑战。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衡量骨质的重要参数,也影响着骨对螺钉的把持力,有研究表明:枢椎的骨密度并不是平均分布的,密度最高者位于齿状突尖端,密度最低处在齿状突基底部,而前下部的骨皮质通常质量较好。
近日,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的Gang Feng等研究人员在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其进行的研究,尝试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回答:1、一或二枚螺钉在对抗剪切和旋转方面是否具有显著差异;2、螺钉固定后的抗剪力、抗旋转能力能否恢复到术前水平;3、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效果是否受BMD影响。
该研究共选取14具新鲜尸体的枢椎,将其随机分入两组,去除所有软组织及软骨后对其行放射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病理性缺损,测量齿状突顶部、基底部,以及枢椎前下部的骨密度。
通过图1的方法将标本固定后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测量相关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