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破碎的发生率为0.004%-1.4%,尚无陶瓷型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发生破碎的报道。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在11月的J Bone Joint Surg Am杂志上报道了一例这样的病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颈痛、右上肢放射痛术后复发伴右上肢无力及肌肉萎缩,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8,放射痛主要波及上臂和前臂后外侧及手背,NDI(颈功能障碍评分)为36%。患者3个月前在其它医院因神经根型颈椎病行C5-C6、C6-C7椎间盘置换术。置入半限制陶瓷对陶瓷假体(法国Scient’x公司Discocerv Cervidisc Evolution型),该假体两个部分之间为球-窝关节设计,球型凸起位于头端,窝型凹面位于尾端,两端的材料均为陶瓷,置于合金底盘上。
患者初次手术前症状与复发症状类似,VAS评分为7-10,初次手术后症状改善,约1月后逐渐复发,自述无外伤史、无跑步等运动史,也没有自觉手术部位有异常响动或刮擦等异动感。查体见右上臂后外侧、前臂桡侧肌肉萎缩(诉初次手术前6个月既有肌肉萎缩,术后无明显改变),伸肘、伸腕、屈指肌力为5-/5,影像学检查见假体情况好(图1),屈伸位片未见不稳,MRI和CT扫描见C5-C6间隙偏右侧的旁中央型压迫、C6-C7右侧椎间孔狭窄(图2)。
图1 影像学检查并未发现假体破裂的迹象,C6-C7间隙金属底座间的距离较C5-C6略窄
图2 CT矢状椎间孔斜位重建可见压迫因素存在
因保守治疗无缓解,患者要求行再次手术。术中取出C6-C7间隙头侧金属底座后,发现球型的陶瓷假体凸出部分已碎成10块左右(图3),取出假体后继续行椎间孔切开减压及前路椎间融合术(图5)。
图3 术中所见,取出假体后,可见4块碎片残留于尾端假体中(箭头),其余部分已经被取出
图4 假体底座内的陶瓷部分无破损(黑箭),两端合金底座前部均有刮擦痕迹(白箭)
图5 术后6个月图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颈痛和上肢疼痛的VAS评分均为1。
作者认为,在前后运动时重复作用于假体的剪力是导致陶瓷破裂的原因,因而假体球型凸出的部分破裂,而位于合金底座内的部分无破裂。因这种半限制假体仅允许球面运动而不允许前后移动,则对凸出部分的剪力势必存在,进而会引起该部分的破裂,另外,陶瓷本身就是对剪力相对易碎的材料。
假体的破裂在术前并未发现,尽管破碎的假体被疤痕组织包裹而未对周围的神经造成直接压迫,作者仍认为其所引起的间隙和椎间孔高度的降低导致或部分导致了症状复发。
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陶瓷假体的破裂是否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发现。此例患者确无临床资料可支持假体破裂的诊断,即使在术后已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仍无法从影像学资料中找到依据。
【编者按】:尽管难以诊断,外科医师在颈椎间盘陶瓷假体置换术后出现难以解释的颈痛和放射痛时应该想到陶瓷假体发生破裂的可能。术中发现假体破裂时,应该分析破损的原因并进行组织学分析。最后,不得不提到,第一次手术除了在减压这一问题上有不当之处外,颈椎间盘置换是否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术式也有待考证。
Ceramic Fracture Following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