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术后加重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2014-10-08 09: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栋
字体大小
- | +

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7%100%不等,由于范围的不明确性,所以对于明确引发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异位骨化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以目前流行的转子截骨术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尤为常见。

除了手术方法,还有其他因素被认为形成异位骨化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男性、治疗的延误时间、目前对于髋部常用的创伤评分标准、以及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以及是否合并颅脑损伤或胸腹损伤和髋臼的损伤类型(是否累及坐骨神经、股骨头以及囊内骨折)等。另外还有报道称同侧的股骨损伤也会增加髋臼异位骨化的形成率。

目前,Harborview医疗中心的Reza Firoozabadi MD等人采取统一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而非沿袭以往的术后预防治疗策略治疗髋臼骨折患者,以此来评估是否存在加重异位骨化(Brooker分型34型)的危险因素。将研究成果发表于最近的Clin Orthop Relat Res

研究者采用一级创伤中心的独立骨折数据库对于2000-2010年的接受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将508名接受高年资医师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的患者纳入研究。在研究中,对于所有同侧股骨骨折接受顺行髓内钉治疗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都采用消炎止痛药进行预防异位骨化治疗。49名患者(10%)接受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后又进行预防性干预不符合实验标准,459名患者纳入实验。其中14727%)名患者失访或丢失影像学数据并且随访时间小于6周(中位数为1周,范围0-3周),余下312名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患者损伤原因、截骨方法、其他合并损伤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汇总。两位学者分别进行影像学跟踪,采用Brooker进行分型评估,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1111111.jpg
1为患者不同损伤机制分布比例。

22222222.jpg
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是唯一加重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优势比7.195%CI2.9-17.3P=0.001)。目前的创伤评分机制、性别、合并症等都不是加重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312名受试患者中38名患者(12%)出现了进行性加重为Brooker3型和4型)。

研究者最终认为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是加重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与此同时,研究者希望有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对于预防异位骨化的加重进行研究报道。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0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