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LBP)是指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LB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有关报道:LBP就诊者占康复门诊的60-70%,而9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LBP的经历。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腰部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和评价LBP的手段。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是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测方法,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sEMG检查兼备非损伤性、局部性、实时性等优点,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
为了进一步评价定量sEMG对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康复预后预测的价值,并验证时-变sEMG形态参数能否准确地辨别出康复治疗效果较好的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香港大学学者Yong Hu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The Spine Journal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选取38例慢性非特异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43例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研究。这些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均没有腰背部手术史以及任何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导致LBP急性加重的其它躯体疾病,并接受一个为期12周的物理治疗。基于患者物理治疗的疗效,38例慢性非特异LBP患者被分为两组,一部分LBP患者在行物理治疗后开始逐渐恢复即为有效组,另一部分LBP患者在行物理治疗后无恢复迹象或症状加重即为无效组。
通过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中LBP患者的定量时-变sEMG图像分析结果,并通过计算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价定量时-变sEMG图像分析预测LBP康复进展的准确性。
表1. 纳入和排除标准
该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组与无效组中LBP患者的定量时-变sEMG图像分析结果的均方根 (RMSD) 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有效组患者腰椎过伸以及过屈时RMSD的相对面积(RA)和相对宽度(RW)显著低于无效组。相对于健康患者,LBP患者腰椎过伸以及过屈位RMSD其RA与RW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非特异LBP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定量时-变sEMG图像分析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根据腰椎过伸以及过屈位RMSD的RA与RW,可以确定那些物理治疗有效的LBP患者,并可以进一步解释这部分患者症状恢复的主要是因为腰部肌肉的功能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