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椎体压缩骨折后常可见延迟的椎体塌陷,而椎体塌陷与椎体内裂隙有关。通常认为,椎体内裂隙为椎体缺血坏死(Kummell氏病)的表现。椎体内裂隙亦可见于如感染、长期使用激素、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其它脊柱疾患。
由于椎体内裂隙发生部位常为骨折椎体上位终板下方、血供最薄弱处,通常认为缺血坏死的理论基于血管受损。目前,关于血管受损在延迟的椎体内裂隙及椎体塌陷中作用的文献较少。
韩国首尔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圣玛丽医院骨外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椎体节段动脉堵塞为骨质疏松骨折后,椎体延迟塌陷及椎体内裂隙的病理机制,文章于2014年4月发表在Spine J上。
该研究共纳入22例老年性或绝经后骨质疏松,且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连续病例。所有病例依据平片及MRI确定有创伤后延迟性椎体内裂隙。所有病例均行MR血管造影。
作者通过双盲的方式对病例的影像资料,包括平片、CT及MR血管造影进行评估。除保守治疗外,22例患者中12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对术中收集的节段血管和椎体内裂隙周围的骨作病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MR血管造影见22例患者中9例双侧节段动脉完全堵塞,7例患者单侧节段动脉堵塞,其余6例患者未见堵塞。手术所取标本的病理切片提示3例手术患者的左侧节段动脉为血栓完全堵塞,椎体内裂隙周围骨的病理切片见骨小梁碎片和稀疏的骨细胞,提示骨坏死。
22例患者中,10例椎体内裂隙中存在空气,6例存在液体,可能与行MRI检查的时间不同有关,但检查时间与椎体内裂隙的内容物(空气或水)之间并无统计学关联。
图1. 一78岁女性患者,1月前摔伤后出现背痛。站立位(左)和卧位(中)平片示T11骨折并不稳。MR提示T11椎体内裂隙,内有空气和液体。
图2 术前MR血管造影结果:A和B.T11左侧节段动脉部分堵塞(白色箭头和白框)。C和D则是该患者T9水平的正常节段动脉。
图3 术前MRI示:左侧T1相,空气低密度影。右侧T2相,空气低密度影,液体为高信号。
图4 骨折椎体骨组织的HE染色,骨小梁围绕的骨陷窝中无骨细胞,骨小梁碎片,均提示骨坏死。
上述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骨折更倾向于发生延迟椎体塌陷及椎体内裂隙,骨折所致的椎体节段动脉血栓堵塞或管腔狭窄而血供受阻为椎体内裂隙形成的病理机制。这些病理改变可引起椎体骨坏死,继而形成假关节。
本研究虽为骨质疏松后延迟椎体塌陷及椎体内裂隙提供了病理机制,但由于手术病例及所取标本数有限,且缺乏无椎体内裂隙对照患者的MR造影,MR造影亦未能确定血栓发生的确切时间,这些问题都有待将来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