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内窥镜颈椎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良好

2013-11-26 23: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随着光导纤维及可视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脊柱外科技术相比,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康复快、脊柱稳定性好、无明显并发症的优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脊柱外科的微创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并成为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术,包括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除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进行颈椎椎间盘切除的成功率较高,却一直受限于其较窄的手术指征。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采用显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CMEDF)不仅成功率高,而且也不存在手术指征的限制。为了进一步评价CMEDF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埃及学者Hesham Magdi  Soliman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Spine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选取2009年1月至2012月11月之间连续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患者年龄均在33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9例。第一组患者采用“金标准”手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第二组患者采用CMEDF进行治疗。

患者术后的平均随访周期为28个月,最后共有5例患者失访。患者术后的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dom评分标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此外,还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等参数并进行比较。

表1.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与临床特征
表2.每例患者各手术节段的数量

表3.两组患者基于Odom评分标准的功能评分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CMEDF组中有91%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为有效,与开放性ACDF手术组患者相似。ACDF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3cm,CMEDF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2cm,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CMEDF手术创伤小,因而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美观效果,并降低了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图1.置入扩张套筒与内窥镜后的术中图像

图2.椎间融合器置入后的内窥镜图像

图3.术后闭合后的伤口

图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小时)的比较,ACDF组47.79±8.39小时,CMEDF组 26.50±7.67 小时

图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的比较(双氯芬酸钠,mg)

图6.两组患者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ACDF组发生咽喉部并发症的患者16例,发生率为48%,CMEDF组有5例,发生率16%

图7.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与VAS评分的比较

图8.术后第二年时的X线影像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位置与融合效果令人满意

该研究结果表明,CMEDF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然而实现CMEDF的广泛推广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