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为了预防下肢血栓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多种抗凝药物被用于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由此,这些血栓栓塞预防药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关于关节置换患者血栓栓塞预防药物围手术期管理的文献报道较多,但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预防血栓形成药物的相关研究却鲜有。
最近,匹斯堡大学医学中心骨科Lloydine J. Jacobs , MD等通过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脊柱创伤患者采用药物预防术后血栓栓塞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
在研究中,作者回顾分析了2009年至2010年在该中心接受手术固定治疗的373例脊柱创伤患者资料,单纯减压手术患者,非内固定融合、椎体成形术病例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被剔除在该研究之外。
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栓栓塞预防药物,病例被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血栓栓塞不良事件、硬膜外血肿发生率以及伤口的持续引流情况,
表1.人口统计学数据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非治疗组56例,治疗组171例。非治疗组中8例(14.3%),治疗组中12例发生术后血栓栓塞事件(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治疗组中1例(1.8%)发生肺栓塞,而治疗组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3%(4例)。
非治疗中1.8%的病例需要实施伤口的清创、引流处理,而治疗中伤口清创、引流的实施率为5.3%。两组病例均未见硬膜外血肿出现。治疗组的脊柱融合节段更多,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更高,住院时间也更更长。
发生术后血栓栓塞患者的体重指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脊柱融合节段数量,神经损害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
表2.损伤相关数据
根据数据结果,作者认为,脊柱创伤术后在术后即刻对高危患者应用血栓栓塞预防药物是安全的。本研究中无病例出现硬膜外血肿并发症,治疗组病例的伤口引流风险也相对较低。
对于手术固定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体重指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是否存在神经损害表现以及融合节段的数量是决定是否实施血栓栓塞预防用药的主要因素。
Safety of Thromboembolic Chemoprophylaxis in Spinal Trauma Patients Requiring Surgical Stab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