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哥手术课堂:试试微型钛板做颈椎后路单开门术

2017-02-15 18: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谢冬晓
字体大小
- |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EL)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但目前对术中采用何种方式固定尚无统一标准。

传统的固定方式是通过丝线将掀起的椎板缝合固定在「门轴侧」的椎旁肌或小关节囊上。

01.jpg
图 1  在棘突基底部的孔中贯穿丝线,将棘突基底部牵拉缝合到铰链侧肌层上

02.jpg
图 2   单开门丝线固定术后

传统固定方法的弊端

1. 在悬吊过程中可能刺激或损伤颈神经后支;缝合固定时周围软组织的刺激、颈部活动导致缝线对周围软组织的切割等均可能增加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2. 开门侧椎板缺少有力支撑;术后缝线容易松动或断裂、椎板的弹性回缩力、「门轴侧」未能及时获得牢固的骨性愈合等可以使掀起的椎板还纳回原位,即出现所谓的「关门现象」,从而造成颈椎管再狭窄、脊髓神经再次受压及组织黏连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手术效果。

微型钛板固定的优势

通过微型钛板在掀起的椎板和同侧侧块之间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可在开门侧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维持术后脊柱结构固定在手术时的位置,实现了即刻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止术后再关门或开门角度减小。微型钛板还可以提高门轴侧的稳定性,有利于门轴侧的骨质愈合,防止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丢失。

除此之外,该技术还以可有效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其原因如下:

1. 微型钛板固定技术避免了缝线缝合固定小关节囊时对颈神经后支的干扰和损伤、以及对关节囊的相对牵拉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将对小关节囊的干扰降低到了较低限度;

2. 微型钛板切迹低,可以防止刺激周围组织而产生炎性症状;

3. 该技术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颈部肌肉萎缩及组织黏连,有效维持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改善颈椎活动度,减少由于长期佩戴颈托引起的不适感。

微型钛板固定术怎么做?

1. 患者取俯卧位,将头部固定于头架上,通过颅骨牵引弓进行持续牵引,头颈部保持轻度屈曲位。

2. 取颈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于棘突两侧骨膜下剥离后方肌肉显露 C2~C7 双侧椎板,并延伸至关节突外缘。

3. 用咬骨钳剪除 C3 至 C7 部分棘突,选择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在椎板和侧块移行处,用高速磨钻(或尖嘴咬骨钳)在开门侧开槽并磨透全层椎板。在对侧磨制深及椎板深层的「V」形切迹,作为门轴侧的铰链。

03.jpg
图 3  门缝位置:椎板与侧块联合处,骨槽外缘对椎弓根內缘

04.jpg
图 4  门轴:在门缝相对应的地方

05.jpg
图 5  球形磨钻磨去外层皮质骨、部分松质骨和内层皮质骨

06.jpg
图 6  开后的形状:门缝成纵型骨槽,门轴成楔形骨槽

4. 把椎板向门轴侧逐个缓慢掀起,同时清除椎板边缘黄韧带、硬膜囊上的粘连带,并咬除小关节突内侧缘,充分显露硬膜囊,见硬膜囊后移搏动明显。

07.jpg
图 7  开门尺寸:椎板距硬膜囊的间距约为 4—5 mm;椎板断端距侧块间距约为 8—10 mm

5. 常规固定 C3、C5 及 C7 三个节段(如果患者经济允许,则可固定全部节段)。以直径 2.0 mm 自攻螺钉将长度适宜的微型钛板一端固定于侧块处,另一端固定于棘突根部,如果直径为 2.0 mm 的螺钉有松动迹象,可换用直径为 2.4 mm 的替补螺钉。置钉时于椎板侧垂直进钉,侧块侧可垂直或稍向外进钉,不可穿透对侧骨皮质。

08.jpg
图 8  钛板固定,撑住门缝

6. 术中不常规进行门轴侧植骨。但如果在开门过程中,「门轴侧」有骨皮质断裂或骨槽过宽,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稳定性时,则应该进行局部植骨以降低椎板骨折的风险。

7. 术中注意保持 C3~C7 各椎板间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的完整以达到门的完整性。

8. 冲洗伤口,安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

FIG1.jpg
图 9    国内期刊《中医正骨》图片

FIG2.jpg
图 10   国外期刊(Orthopedics)图片

注:本文综合改写自《中医正骨》2017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原作者为郭润栋,有增减。

编辑: 陈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