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判断病变,尤其是肿瘤的起源组织是明确诊断该疾病的前提。不同组织起源的病变都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软骨起源的骨肿瘤亦是如此。
软骨起源的病变都有哪些?共同的影像学征象?各自的特点?本文为您一一解答。
表 1 软骨起源的肿瘤种类及各自占的所有软骨起源病变的比例
软骨起源病变影像学表现
软骨基质呈分叶状低密度;
病变常伴有软骨钙化,可呈点状、斑块状、条索状、弧状、半环和环状;
MRI 信号特征:T1W 呈偏低信号,T2W 呈分叶状高信号,有低信号间隔分隔。
1.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外生性骨疣或外生骨疣,是指发生在骨表面,表面覆以软骨帽的疣状骨性隆起,是最常见的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 1/3。本瘤多见于 11~20 岁,约占 40%。本瘤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多见。
影像学表现
肿瘤的骨质影像与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骨赘的骨皮质和骨松质骨与母骨相连。病变形状不一,可有一个很长的蒂和狭窄的基底或者很短粗呈广阔的基底,较大的肿瘤其顶端膨大如菜花,悬垂状骨性骨块,其尖端朝向邻近关节相反方向。端部有不同程度的钙化。CT、MRI 检查可观察软骨帽的厚度及软组织情况。
图 1 女,30 岁,右膝急性疼痛。X 线显示在股骨远端见顶端膨大如菜花样悬垂状骨性骨块,邻近股骨受压变形,病变呈窄基底与股骨相连,其尖端朝向膝关节相反方向。在基底根部骨质欠连续,可见骨折线(箭头所示)
2. 软骨瘤
软骨瘤发生在骨内称为中心型内生软骨瘤,发生在骨表面称为边缘型骨膜软骨瘤。内生性软骨瘤是一种由胚胎性异位组织引起的肿瘤,可以为单一病灶,也可以为多发病灶,称为内生软骨瘤病。
该病无症状,常因病理性骨折而发现。多见于 20~40 岁,10 岁以下少见。多发于指(趾)骨,掌骨,尤其足近节指骨近端、掌骨远端。手足内生软骨瘤常导致手指或足趾的畸形,可引起骨折。
影像表现
病变为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结节样低密度灶,内有点状钙化,与皮质的交界处呈不规则的「扇贝样」透亮区。
图 2 男,35 岁,膝关节外伤后偶然发现。CT 显示股骨远端椭圆形低密度灶,内见大量点状钙化,周围可见轻度硬化边,邻近骨质变薄
图 3 男,25 岁,右手第二指不适 2 年余。X 线显示食指中节指骨内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内见点状钙化,周边骨质硬化
3.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 10~20 岁之间。多发生于四肢长骨,以胫骨、股骨和肱骨多见。
软骨母细胞瘤的溶骨区常常开始位于骨骺,倾向于越过生长软骨,向干骺端蔓延
影像学表现
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常有硬化。20%~50% 的病例可有钙化。病变在 MRI 上呈长 T1 长 T2 信号,FS-T2WI 序列可见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和关节腔积液。
图 4 病变位于胫骨平台,呈类圆形分叶状稍高密度灶,周围明显硬化。MRI 上病变呈长 T1 长 T2 信号,跨越生长板,FS-T2WI 周围见高信号炎性反应
4.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以分叶状生长的黏液样和软骨样分化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并具有黏液样和软骨样特征。
临床症状轻,病程长,11~30 岁多见,占 71%,好发长骨干骺端和骨端,超过 40% 以上发生在胫骨上端,其次是股骨。
影像学表现
干骺端和骨端偏心性骨质膨胀,多呈蜂窝状,与长轴方向一致,内见粗细悬殊的骨小梁,周边有骨质硬化。
图 5 病变位于胫骨近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其内呈蜂窝状,内见粗细悬殊的骨小梁,周边有骨质硬化,邻近骨皮质变薄、破坏,近软组织肿胀
5. 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肿瘤好发多见于 30 岁以上,长骨干骺端,约 3/4 发生在股骨、肱骨近端,扁骨中以骨盆多见
影像学表现
病变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邻近骨皮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骨皮质或骨性包壳可被破坏而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影,内可见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疏密不一或密集成堆的钙化影。钙化表现为密度不均边缘清楚或不清,半环形或沙粒样。
图 6 股骨近端见不规则稍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其内见疏密不均的钙化灶,在 MRI 上呈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边缘可见分叶
总结
判断软骨起源主要根据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的密度、信号的特点,钙化是该病的重要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