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在 1907 年由 Axhausen 首先描述,人们对其认识仅有百年历史,仍在不断完善中。目前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是由于支配股骨头的血管遭到破坏,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脂肪代谢学说和血管内凝血学说两大学说。那么,对于股骨头坏死,缺血到底是不是其发生的全部原因?缺血理论来源为何?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否合理有效?
2016 年 8 月 6 日,在丁香园骨科版「察今知骨」线下沙龙上,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朱超(丁香园 ID:lexiaoa)简单回顾股骨头坏死的历史后,结合若干病例和大家一起探讨《股骨头坏死之我见:对缺血的思考》。
丁香公开课与您分享更多骨科版主精彩课程:
张西峰: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 360 度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
邹海波:腰 5-骶 1 椎间盘突出症 应用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差异几何
文案整理:王雪婷
封面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