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外固定针、钢丝环扎以及放置螺钉等股骨手术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损伤股动脉,从而导致动脉出血、闭塞、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多项报道曾对股骨内侧适合置钉的安全区进行了探索,但目前为止尚无研究对股动脉走行与股骨手术安全区关系进行探索。
针对这一情况,悉尼大学的 Rajpal 利用 CTA(动脉 CT 造影)对股动脉与股骨干内侧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 Injury 杂志。
该研究对 22 例曾进行双下肢 CTA 和 X 线片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股骨髁上连线作为股骨矢状面的参考标准,股骨长度为大转子至内收肌结节连线。对股动脉在股骨矢状面上与股骨上、中、下交汇点分别定位,中交汇点是指在矢状位上股动脉与股骨前后皮质距离相等。将上和下交汇点间的区域定义为危险区。下交汇点以远的区域由于动脉位于股骨干之后,定义为安全区。然后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 1 右图为左侧股骨平片,黄色横线对应左图中 CT 断层平面。左图为股动脉在矢状面上与股骨的上、中、下交汇点。由 i 至 iii 代表安全区,iii 以远区域为安全区。i:股动脉与股骨干在矢状面上的上交汇点;ii:股动脉与股骨在矢状面上的中交汇点;iii:股动脉与股骨干在矢状面上的下交汇点;iv:股骨髁上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7.7°
图 2 i:左侧股骨平片,两条黄线分别对应图 ii 和 iii 矢状位扫描平面;ii:竖线代表股骨走行方向,四条横线与图 1 相对应。该图表现了股骨与股动脉的位置关系;iii:由该图可知股骨在股动脉深处
结果共纳入了 41 个下肢,16 例男性和 6 例女性,平均年龄为 69.5 岁(51~89 岁)。上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的距离为 239.6±39.8 mm ( 15~348 mm),中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距离为 208.3±40.2 mm (105~294 mm),下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距离 172.5±40.9 mm (70~258 mm)。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危险区范围为 67.1 ±18.1 mm。安全区为下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间的 172.5±40.9 mm。股动脉在上交汇点至股骨干的距离为 26.7± 7.2 mm (14.1~46.5 mm),股动脉在下交汇点至股骨干的距离为 23.0± 6.3 mm (9.5~40.4 mm)。
图 3 黄色横线分别表示股动脉与股骨中下交汇点的位置。α 蓝线表示收肌结节与中交汇点间的距离,2α 代表收肌结节与大转子间的距离,其比值为 1:2.00 ±0.39,p = 0.000;红色 β 代表股骨髁间宽度,2β 代表安全区的范围长度,其比值为 1:2.05 ±0.46,p = 0.038
股骨髁上间距与下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距离存在相关性,其比值为 1:2.05±0.46(0.89~3.17)。中交汇点至内收肌结节间距与大转子至内收肌结节间距的比值为 1:2.00±0.39(1.37~3.48)。所有病例的左右侧下肢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研究人员建议在进行股骨钻孔时应尽量选则距离收肌结节 172.5±40.9 mm 范围内的区域。对于具体病例可根据其标准正侧位片测量股骨髁上间距,该间距数值的两倍即为安全区域的大体范围。大转子至收肌结节距离的 1/2 即为收肌结节至危险区中点的距离。
股动脉在危险区上下交汇点距股骨干的间距分别为 19.28 ±3.44 mm 和 27.81±5.21 mm,因此在危险区钻孔的容错空间较小,不得已在此区操作时应谨慎仔细。
「Bol19 注」:考虑到国人体型较小,该文章的距离测量值实用价值不大。临床上潜在实用部分为:股骨髁上间距 2 倍作为安全区间距,大转子至收肌结节间距的 1/2 作为危险区中点至收肌结节间距。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