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为目前广为接受的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然而近些年,ACDF 所致邻近节段退变(ASD)也引发严重担忧。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活动范围(ROM)增大,从而加速了 ASD 进程。台湾省康复科学研究所理疗科的 Andy Chien 等针对单节段及两节段 ACDF 术后融合节段及其上下邻近节段 ROM 占颈椎总 ROM 的比重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 Eur Spine J 上。
该研究共纳入了从 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51 例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性 30 例,女性 21 例,平均年龄 56.2 岁)。所有的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及颈椎 MRI 进行确诊,并进行了单节段或两节段 ACDF 手术。排除标准为:无神经系统症状的颈痛患者;创伤、肿瘤、炎症或感染导致的脊髓压迫;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他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既往有脊柱手术史。
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 3 月、6 月、12 月随访时,行颈椎动力侧位片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测量颈椎总 ROM(C2~C7)、治疗节段脊柱功能单元(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及其上下相邻节段颈椎的 ROM。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态,使用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调查表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状态。
图 1 两节段 ACDF 术后颈椎屈伸动力侧位片的测量。左图:融合节段上下相邻节段椎间盘 ROM(θ)的测量;右图:C2~C7 总 ROM(α)及脊柱功能单元(虚线部分)ROM(β)的测量。自中立位起,屈曲及后伸角度的和被定义为 ROM
结果显示:单节段组与两节段组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节段无显著差异,两组各时间段的 VAS 及 NDI 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 6 月、12 月,单节段组颈椎总 ROM 显著大于两节段组。两节段组术后 3 月 FSU 占总 ROM 的比重明显较大,但是在术后 6 月及 12 月时,这种较大的比重转移到上一邻近节段。两节段组上一邻近节段 ROM 占总 ROM 的比重在术后 3 月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术后 6 月、12 月时显著增大。
通过对数据分析,作者认为,单节段 ACDF 术后,在颈椎 ROM 的维持与重建中,各节段 ROM 占颈椎总 ROM 比重的再分配更加符合颈椎生理状态,即上一邻近节段 ROM 所占比重在术后 3 月时轻度增加,在其后的随访期中则保持不变,这种生理性 ROM 再分配可降低单节段 ACDF 术后发生 ASD 的风险,这一结论符合临床中的常规认知。
两节段 ACDF 术后,在术后 3 月时 FUS 节段活动度占总活动度较大,在术后 6~12 月时该比例减小,ROM 的增加从手术融合节段转移至融合的上一节段,提示颈椎两节段融合术后 3 月融合仍处于相对不稳定期,在术后 6~12 月时融合相对牢固和稳定,这一结论对临床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提示我们在多节段颈椎 ACDF 术后颈椎的保护制动应该比临床目前所推荐的 3 个月要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