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目前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 ACDF 会使邻近节段的颈椎间盘运动负荷加大,从而加快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ASD)。
人工椎间盘的出现带来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椎间盘置换术(TDR)。这种术式可以避免关节融合带来的 ASD 等问题,但由于人工椎间盘的活动不受限制,术后椎间盘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面的应力状态都较正常椎间盘大,这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是一种基于「保留活动度」理念的对退行性颈椎疾病的新的治疗方式。它介于 ACDF 与 TDR 之间,既限制了椎间关节的过度活动,又保留了颈椎的部分活动度。卢森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 Guy Matge´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研究,证明这种术式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 Eur Spine J 上。
该研究共纳入了从 2008 年 5 月至 2011 年 3 月期间,在三个脊柱中心就诊的 C3~C7 之间 1~3 个节段颈椎病和/或神经根病变的 175 例患者。所有的患者都采用椎间盘切除和 DCI 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有超过 3 个节段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所有的患者术后 3 月、6 月、12 月、24 月分别进行一次随访,其中术后 3 月、12 月、24 月分别行颈椎标准正位及屈伸动力位 X 片检查,并测量手术及邻近上下节段颈椎的活动范围。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和 SF-12 调查表用于评估患者手术效果,SF-12 调查表包括精神健康评分(MCS)、躯体健康评分(PCS)及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影像学资料用于分析患者颈椎活动范围(ROM)。
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颈肩痛 VAS 评分、NDI 评分、SF-12 精神及躯体健康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并在随访期内保持稳定。行 DCI 治疗节段颈椎的屈伸活动度较术前减小,但临近节段颈椎的活动度无明显变化。
共 6 例患者出现手术或稳定器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 1 例术中硬脊膜破裂,2 例术后发声困难(其后的随访中症状好转),1 例术后 3 月时稳定器可疑松动(在术后 12 月及 24 月的随访中未观察到),2 例术后 6 月时 DCI 被移除(1 例因 DCI 向前移位,1 例因术中减压不充分而导致术后持续性臂丛神经疼痛),并进行 ACDF 治疗。
研究得出:DCI 保留了颈椎部分活动度,从而使临近节段退变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DCI 还限制了人工椎间盘的过度活动,避免了因过度活动而给椎间小关节带来的压力。因此,DCI 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