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在无骨折脱位的颈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仍是评估患者间盘或韧带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然而,MRI所见的异常情况是否能够准确放映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以及颈椎的节段性不稳情况,目前尚无研究证实。
最近,日本福冈脊髓损伤研究中心骨科Takeshi Maeda , MD, PhD等开展了一项临床及影像学观察研究,诣在评估无骨折脱位的颈部SCI病例关节外软组织损伤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共对88例成人急性创伤性颈部SCI患者进行了考察,所有患者均为明显的骨损伤情况。在患者损伤后2天,通过屈伸侧位X线片和MRI评估患者颈部SCI周围软组织情况。屈曲型颈部SCI被排除在该研究之外,纳入研究的大部分患者为过伸型损伤。损伤部位颈椎的节段性不稳定义为,损伤节段与相邻节段之间的后移距离>3.5mm和或椎间角度>11º。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的评估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运动神经功能评分。
根据MRI评估结果,前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的发生人数分别为44例和37例。76例患者可采集到各种椎间积液影像。MRI可见的影像学异常与屈伸位X线片判定的颈椎节段性不稳显著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脊柱损伤学会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MRI的影像学异常或颈椎节段性不稳相关,但与颈椎管直径无关。
图1. (A)患者损伤后1天T2加权MRI示,C4–C5节段前纵韧带和间盘破裂(白箭所指),椎前高信号考虑为积液或积血(箭头所指)。(B)采用Image J软件对椎间高信号面积进行测量(箭头所指)。
图2.MRI评估可疑颈椎节段性损伤(脊髓相应部位发生信号变化和/或出现韧带、间盘损害)的分布情况。C3–C4为最常见的损伤节段。
表1.颈椎节段性不稳与MRI可见的软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
图3. (A)无ALL断裂患者的平均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入院时与损伤后1个月之间的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有或无间盘损害患者的平均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损伤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的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IA: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LL:前纵韧带。
图4.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椎前高信号面积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MRI上椎前高信号面积越大,与之相关的患者瘫痪程度越严重。ASIA:美国脊柱损伤学会。
图5.无或无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的平均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每一时间点之间的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ASIA:美国脊柱损伤学会。
图6.ASIA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损伤节段椎管直径之间的相关性。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患者瘫痪的严重程度与颈椎管狭窄为两个独立的变量。ASIA:美国脊柱损伤学会。
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无骨质损伤的创伤性颈椎SCI患者表现出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这些软组织情况与损伤早期的颈椎节段性不稳有关;患者发生瘫痪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其韧带、间盘的损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