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ivilla、Hey和Colonna分别于1901年、1926年和1932年介绍各自的髋关节囊成形术式以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的髋关节完全脱位,他们手术方式大致相似,即将切开的髋关节囊包裹于股骨头,之后将其复位与真臼之中。尽管部分患者通过该手术方式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且可持续较长时间优良效果,然而,由于这种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股骨头坏死、关节僵硬、手术翻修等并发症发生机率,因此,髋关节囊成形术逐渐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所取代。但THA手术治疗后,患者却面临假体生存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问题。有鉴于此,髋关节囊成形术于目前又被部分学者推荐用于年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治疗,但如何降低髋关节囊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
近日,瑞士伯恩大学医学系Reinhold Ganz MD等实施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对髋关节囊成形术治疗年轻患者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在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上发表了其研究论文。
该髋关节囊成形术的技术操作内容除了关节囊成形术,还包括诸如股骨颈相对延长、股骨头缩减、臼顶加强、股骨短缩/旋转等各种关节保留手术,以改善髋关节运动间隙、增加包容以及平衡下肢等。
图1.髋关节囊成形术示意图。(A)从股骨转子部截骨的前上缘至髋臼前缘的最高点切开髋关节囊,关节囊切口尽量接近髋臼前侧骨缘,直至下方的横韧带。牵引下肢,确定上方髋关节囊的矫正水平。(B)切断拉长的圆韧带,脱位股骨头,将Hohmann拉钩置于髋臼切迹周围,向远端牵开,显露后关节囊,从外向内实施髋关节囊切开术。(C)切开所有与髋臼缘相连的关节囊之后,伸直下肢,用骨钩将股骨颈拉向前侧,这可是后关节囊B端缘与B′端缘缝合,之后缝合前关节囊A端缘与A′端缘。(D)坚固闭合股骨头顶端的关节囊,不做重叠缝合。
图2.患者、女,13岁,左侧髋关节先天性脱位(A),跛行,中度疼痛。患者采用髋关节囊成形术联合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髋臼顶缺损加强植骨治疗(B)。患者17岁时的中期X线随访结果显示(C),股骨头中心化良好,关节间隙大,啮合良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图3.患者、女性,21岁,左侧髋关节变形、脱位(A)。该患者在儿童期曾尝试复位治疗,此次手术治疗前存在严重跛行和持续性疼痛。患者采用髋关节囊成形术联合股骨颈相对延长、股骨头缩减截骨、髋臼顶植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B)。患者术后4年X线随访显示(C),股骨头存活,关节间隙良好。患者的HHS评分为78分,由于髋关节囊的相对挛缩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
采用该技术于1997-2010年间共治疗年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9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为13-25岁。术后至少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5年(范围,1-27年)。随访中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对患者功能效果进行评估。末次随访结果显示,共有7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其平均HHS评分为84分(范围,78–94);1例患者在术后27年接受了THA手术;在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1例发生深静脉栓塞,1例发生股骨颈骨折,但这两例患者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的治疗。根据数据结果,作者认为,对于年轻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而言,采用髋关节囊成形术并适当附加其他各种辅助术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迟THA的手术实施时间。
表1.人口统计学数据及临床评估结果
表2.8例患者的术后影像学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