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镇静和全麻镇痛对儿童前臂骨折复位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2-10-11 17: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儿童前臂尺桡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约在200人/ 1万人年,这类骨折通常可以通过闭合石膏复位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避免这类疾病占用过多医疗资源,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开始在急诊室中使用N2O进行意识镇静方法对患儿的前臂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以避免患儿不必要的住院治疗,但这种镇静方法目前并未得到推广。

临床医生的主要顾虑点在于急诊室嘈杂的环境中,意识镇静并不能提供很好的镇痛效果,从而影响手法复位的效果和石膏固定的质量,复位后没有适当的仪器,不能当场对复位的骨折进行评估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但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证明上述因素会影响患儿的骨折复位情况。近期来自爱尔兰的学者就急诊室条件下的N2O意识镇静和手术室中全麻镇痛对患儿前臂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相关结论发表在JOT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55例前臂骨折需手法复位的患儿,年龄在4-16周岁之间,其中男性36人,女性19人,据患儿家属意愿接受急诊室意识镇静(50%N2O and 50% O2混合气体吸入镇静)或手术室全麻镇痛(术前禁食6小时,常规全麻镇痛方法),其中28例患儿接受意识镇静,27例患儿接受全麻镇痛。所有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均由同一个骨科医生完成。

术后统计的指标包括:骨折复位的质量,管型石膏指数(cast index,CI,注1),棉垫指数(padding index,PI,注2),Canterbury指数(CI+PI)。骨折复位成功的标准是:10岁以下儿童成角<20度,10岁以上儿童成角<10度。

接受意识镇静的患儿平均年龄要大于全麻镇痛的患儿(表1),研究者分析可能是由于年龄小的患儿父母在处理患儿问题上较年龄大者的父母更谨慎。

初始复位成角的程度全麻组要显著大于意识镇静组,研究者认为可能和首诊医生的个人倾向性选择相关,临床医生往往倾向在环境更好,设备更先进(麻醉机监控,C臂机复位透视)的手术室进行更为复杂的操作。

患儿复位术后的管型石膏指数(图1),棉垫指数(图2),Canterbury指数,骨折复位程度(图3)等指标在意识镇静和全麻镇痛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患儿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的相对不合作并不会影响骨科医生骨折复位及石膏的质量。

表1:患儿的特征,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及石膏质量的组间比较


图1:管型指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图2:棉垫指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图3:骨折复位质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术后随访过程中,意识镇静组有9例患儿发生了骨折移位,而全麻镇静组只有3例,两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8)(表2),对两组固定失败的患儿的复位质量及石膏质量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均无显著差异(表3)。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骨折本身的特性(personality of the fracture)而不是骨折复位的条件。骨折特性取决于骨折的类型,肢体水肿的程度,软组织和骨间膜的损伤,骨折受伤的暴力作用机制等,这些情况在有C臂机辅助下的全麻病人中更容易进行评估和处置。

表2:复位失败需要再次复位的患儿资料

表3:固定失败患儿术后骨折畸形和石膏之间关系的组间比较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并不建议对所有前臂骨折的患儿都在急诊室进行意识镇静手法复位骨折,临床医生在患儿就诊时应当首先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骨折的稳定程度,如果骨折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可考虑在急诊室进行意识镇静下的手法复位,若不能确定骨折是否稳定,或者骨折表现不稳定,则推荐在手术室全麻及C臂机透视条件下进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

注1:管型石膏指数(cast index)计算方法(图4):侧位片管型石膏的直径a/正位片管型石膏的直径b


图4:管型石膏指数

注2:棉垫指数(padding index)计算方法(图5):侧位片棉垫的厚度x/正位片骨间膜间的距离y


图5:棉垫指数


图6:实物计算

comparison of pediatric forearm fracture reduction between conscious sedation and general anesthesia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