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内固定物治疗髌骨骨折6.5年随访功能效果均不理想

2012-09-09 08: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通常都是由于暴力撞击等原因造成。因为股四头肌键的强大拉力,在暴力撞击后,髌骨骨折较容易出现分离移位,需要手术介入治疗。手术介入指征为关节面台阶样不平整超过1-2mm,或者是骨折移位超过2-3mm。目前对髌骨骨折术后长期功能随访的研究资料较少,近期来自美国的学者报道了髌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平均6.5年的随访结果,提示髌骨骨折术后即使关节面对合完整,对患肢功能仍存在一定的影响。

研究者选取在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髌骨骨折患者,年龄小于17岁,随访过程中死亡,既往有严重的身体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其他创伤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共40个患者符合要求入选研究,男性19例,女性21例;开放骨折11例(I型8,II型2,III型1),闭合骨折29例。(表3)

表3:参与试验的患者和未纳入试验的患者的资料比较

入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图1):1.AO改良张力带固定技术(15例);2.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技术(10例);3.lotke纵向前部钢丝固定(LAB)(2例);4.髌骨切除术(13例)。


图1:手术技术;A改良张力带技术-科氏针;B lotke纵向前部钢丝固定(LAB);C Magnusson技术

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接受SF-36、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同时接受患肢的膝关节运动度和伸膝功能评估。

研究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SF-36评分结果

表2:KOOS评分结果

27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有14例最后接受了内固定拆除术。对接受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其术后的SF-36身体功能评分,KOOS评分等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8例患者术后出现伸肌功能受损(extendor lag);15例患者有大于5度的屈曲功能障碍;6例患者有大于5度的伸直功能障碍。

现有研究提示,髌骨作为连接膝关节上下韧带和肌肉功能的滑动装置结构在可以改善患者日常负重过程中的下肢力学结构,对下肢肌肉关节功能起保护作用。目前对简单髌骨骨折单纯髌骨切除术已经不适用于临床治疗中;而张力带固定的长期随访结果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对髌骨骨折而言,术后长期的功能预后效果不太理想。作者据统计结果分析:对四种手术治疗方法而言,尽管组间功能预后指标并没有显著差异,但科氏针/空心钉张力带固定组在功能预后评分上较其余两组有改善趋势,并且,接受螺钉张力带固定的患者无明显膝关节症状而无需再次接受内固定取出术。因此推荐对简单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技术治疗。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operatively treated patella fractures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