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儿童的股骨干骨折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其治疗方式仍具有争议性。对于这类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应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患者能早期下地,保护或改善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减小瘢痕的形成,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等。在儿童骨折中,以弹性钉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由于其会导致肢体的短缩、旋转等并发症,因此并不适合应用弹性钉固定。基于这一原因,有学者提倡在青少年股骨骨折中应用成人型髓内钉进行固定,认为在大转子外侧进钉进行髓内钉固定可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其治疗效果满意。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锁定钢板技术的发展,经常有学者报道,经肌肉下插入锁定钢板,通过桥接技术固定儿童股骨干骨折,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在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关于髓内钉(IN)与肌肉下钢板(SP)的对比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最近,韩国Hanyang国立大学医院骨科的Ki-Chul Park等在Injury杂志即将发表的一篇研究中,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在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涉及的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髓内钉或肌肉下钢板固定治疗的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完成手术操作的医生其手术经验均在10年以上。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年龄大于10岁;(2)骨折部位处于小转子下3cm与股骨远端向上5cm之间;(3)闭合性骨折或I-II度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再骨折以及III度开放性骨折排除在该研究之外,另外,随访时间小于1年的患者也被排除。共有45例患者纳入该研究之中,其中IN组22例,SP组23例,两组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3.9岁(11–17.4岁),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年。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图1. (A)患者,男,12岁,左侧股骨闭合性骨折。(B)术后X线片示,经大转子进钉点髓内钉固定后,骨折对线满意。(C)大体图片所示,用于置入髓内钉和锁钉的小切口。(D)1年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对线良好。(E)患者未出现肢体不等长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图2.(A)患者,男,13岁,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B)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锁定钢板固定。(C) 大体图片所示,经皮置入肌肉下钢板、螺钉的切口。(D) 1年半后,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愈合,对线良好。(E)患者出现轻度的下肢不等长。
研究结果表明,除IN组1例患者外(患者出现了深部感染),其余所以患者骨折均获愈合,且两组的愈合时间相似。未见成角畸形愈合超过10度或肢体不等长大于1cm的患者出现。IN组有2例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一例为深部感染,另一例为旋转对线不良愈合,两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均获治愈),SP组无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Flynn评分优良。完全负重时间以IN组更短(IN: 57.3 天, SP: 89.2 天, p < 0.05)。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IN组的手术时间(IN: 94.7 分钟, SP: 104 分钟, p = 0.095)及透视时间(IN: 58 秒, SP: 109 秒, p < 0.05)均短于SP组。
表2. Flynn评分结果
表3. 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表4.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结果
根据该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在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髓内钉和肌肉下插入钢板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在手术透视时间,复位技术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早期负重等方面,髓内钉固定更有优势。
Intramedullary nailing versus submuscular plating in adolescent femoral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