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延长术后的矢状面成角畸形不随肢体延长而加重

2011-11-14 23:22 来源:丁香园 作者:13516373315,zhanghaisen,hotstone
字体大小
- | +

肢体延长手术常用于矫正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肢体不等长。通过多种肢体延长手术均可达到肢体等长和纠正成角的目的。但在矫正肢体畸形的同时也常有并发症发生,其发生率与病因、延长部位、延长程度以及术者的经验有关。以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冠状面残余畸形的情况,对畸形发生的原因和时间报道较少(图1、2),而对矢状面成角畸形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图1 右侧股骨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术后即刻的X线片,股骨向外成角(内翻)畸形得以矫正。


图2 同一患者肢体延长完成后、外固定器去除前的X线正位片

为了明确股骨延长术中矢状面畸形的发生率及其畸形程度,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疗中心小儿骨科的JAMES J. MCCARTHY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Orthopaedics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中共包括21例(25侧肢体)接受股骨延长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为10.2岁(4-19岁)。研究中涉及的肢体畸形包括股骨近端局限性缺损(8侧肢体),伴有股骨短缩的腓骨半肢畸形(3侧肢体)以及股骨发育不全(14侧肢体)等。肢体延长手术均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截骨的远近端各植入3枚半螺纹Schanz钉(带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以标准方式进行肢体的延长(7天等待期后每天延长1mm)。患者肢体平均延长6.1cm(3.5-9cm),平均带架时间为8.1个月(4-13个月),术后平均随访1.5年。

矢状面初始(术后即刻)成角畸形平均为8.3°(3-18°),随访时平均6.8°(0-21°),畸形不随肢体延长而加重,两例患者成角畸形超过10°。矢状面平均移位3.1mm(0-22mm)。冠状面初始成角畸形平均为9.6°(0-22°),随访时平均8.2°(0-26°),畸形亦不随肢体延长而加重,6 例患者成角大于10°。冠状面平均移位4mm(0-18mm)。仅1 例患者两个平面成角均大于10°。所有患者均未诉残余畸形。

根据其研究结果,作者认为,股骨肢体延长术常发生矢状面成角畸形,且多伴有移位,但二者在临床上均不显著。矢状面成角畸形通常发生于术后即刻,且不随肢体延长而加重。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虽然在临床上矢状面畸形很少引起功能障碍,但这可能是原发疾病的功能障碍掩盖了其引起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因此建议在实施肢体延长手术时应采用多平面可调式外固定器。


图3  股骨矢状面成角畸形测量方法:图中两线相交的夹角即为矢状面成角,这可用于判断成角中心。

【编者按】

1. 羟基磷灰石涂层的Schanz半螺纹钉有助于钉与骨的生物性结合,减少漫长的肢体延长过程中发生螺钉松动、失效。

2. 多平面可调的外固定器(如Basdiani架)进行肢体延长,便于术后纠正矢状面及冠状面成角畸形。

3. Ilizarov环形架延长肢体可减少延长过程中出现的继发性成角和移位。

4. 术者应详细掌握Iliarov技术的张力应力法则(牵拉性成骨、牵拉性组织再生)的理论基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见夏和桃教授于2011年10月发表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上的《现代骨外固定概念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原则》)。

Sagittal Plane Deformity During Femoral Lengthening

编辑: 夏志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