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翻修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无菌性松动、骨溶解、骨折或感染均可导致髋臼假体失效。使用非骨水泥半球形元件进行髋臼翻修应用广泛并且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此类多数元件由钛或钽金属构成。最近几年,多孔钛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实验室及动物实验研究均显示出与其他多孔材料一样,同样为稀有金属的钽(钽)制作的元件骨整合的能力也非常强。Tokarski博士等人发表在Bone Joint J.的一篇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与钛制作的髋臼假体相比,在翻修手术时使用钽假体的成功率更高,不过,钽元件更多是用于复杂重建手术中。研究人员随后发现无论是无菌性假体松动或是假体周围感染需行翻修手术时,使用钽假体进行置换后再次感染的发生率非常低。
因此,使用钽金属髋臼假体进行THA翻修的感染率可进一步降低?
研究人员利用当地医院的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进行THA翻修手术的患者,期间共行2879次THA的翻修,排除未行髋臼假体翻修、骨水泥髋臼假体翻修、抗突笼或髋臼杯笼架和随访时间较短的患者,最终共纳入966例,其中共421例男性(平均年龄62.3岁),545例女性(平均年龄65.1岁),总计有990例髋关节。
各类翻修指征具体患者数量为:无菌性假体松动470例髋(47%),感染144例髋(15%),假体不稳120例髋(12%),聚乙烯磨损114例髋(12%),其他原因142例髋(14%)。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将取出置换的假体,植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定义为一个翻修过程。
回顾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Charlson疾病评分、翻修手术指征、生长表面的类型(向内生长VS向上生长)、髋臼处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还是金属骨小梁强化、是否进行股骨柄假体的翻修以及髋臼元件的类型,以便于对各变量进行比较。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推荐,患者最少随访90天,作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0.2个月(3个月到13.1年)。
结果显示,有536例髋关节使用钛假体进行翻修,454例髋关节使用钽假体进行翻修。总共有73例髋翻修失败,占到7.3%。钽假体组翻修失败率为4.4%(20/454),钛假体组翻修失败率为9.9%。其余有144例是因PJI而进行假体翻修,64例使用钽假体,80例使用钛假体,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分别为钽假体组3.1% (2/64),钛假体组17.5% (14/80)。
钽材料抗感染性能卓越有很多可能的原因。研究人员看来,第一,最重要的原因是钽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增殖和整合,从而防止感染微生物的附着。第二,钽的三维结构不利于感染微生物的附着和增殖。最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钽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很可能携带某种电荷或者表面特征特殊,这些特点决定其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因此,各种原因导致的髋假体置换术后失败后,使用钽假体翻修可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在进行感染假体翻修术时,若选用钽假体,感染复发率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