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活动平台假体中的聚乙烯衬垫上下两个活动接触面,这使得假体在获得良好形合度的同时减少了接触应力,从而减少了磨损。同时活动平台的假体还可以减少胫骨侧假体骨-假体界面间的应力。
目前为止,尚缺乏确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活动平台假体理论上的优势可带来假体的临床结果和生存率的改善。虽然有很多研究对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进行了比较,但是各个研究所使用的假体均不相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患者特点、手术方式和结果测量指标也有所差异。
近年来,有部分患者对PFC Sigma的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进行了比较,但所有这些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不到10年,且只有两项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目前为止,还没有患者同时接受两种膝关节假体且随访10年以上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表。
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医学院关节置换中心的Young-Hoo Kim, MD等同时接受两种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平均随访了12.1年,对功能评分、放射学结果、骨溶解的情况和总的翻修率进行了比较。原文发表于2014年10月1日出版的JBJS Am第96卷上。
2000年6月至2003年5月,患有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连续484人968膝,接受了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全部484人中,有15例在2年内失访,5例死亡,20例拒绝参加,最终纳入444例888膝。随访时间至少10年,平均12.1年(10年-13年)。其中女性414例,男性30例,手术时的平均年龄66.5 ± 7.4岁,女性患者中极高的发病率可能和其本身存在的内翻畸形和日常盘腿坐姿有关。平均身高153.6 ± 6.5 cm,平均体重68.4 ± 9.1 kg,平均BMI 29.6 ± 3.7 kg/m2,76膝为外翻7°-13°,其他的809膝为内翻8°-24°。
所有的PFC Sigma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均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设计,并采用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14天后出院,并在术后6周内在拐杖或助行器的帮助下完全负重行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此后每年分别对每一侧膝关节进行KSS评分、WOMAC评分和UCLA活动评分。每次随访时均行放射学检查,并由独立的医师进行分析和记录。
术后末次随访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的KSS评分分别为95分和94分,WOMAC评分分别为19分和18分,UCLA活动评分均为5分,活动范围分别为129°± 6.3°and 127°± 6.8°,组间的放射学表现无明显差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4%和1.8%。两组均未出现骨溶解。以翻修作为终点,12.1年时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的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7.5%。
表1 PFC Sigma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数据
表2 PFC Sigma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的放射学结果
本研究通过长期临床随访发现,PFC Sigma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无论是固定平台还是活动平台全膝关节假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