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其发病率在过去的20年里不断升高。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哪种治疗方法才是AO分型B型、C型骨折的最佳方法。对于关节内移位的骨折,是否一定要解剖复位还是容忍轻微的复位不良还存在一定争议。
印度的Himanshu Sharma医生随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和非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B型C型,发现和非手术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可以早期活动,临床及影像学结果优良。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近期的J Orthop Sci杂志上。
作者前瞻性研究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之间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O分型B型和C型),设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有6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并被随机分配进入掌侧钢板固定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纳入标准:单侧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B型和C型)、年龄在25岁至55岁之间,受伤时间小于1周。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双侧骨折、骨折超过1周,AO分型A型骨折、合并同侧上肢的腕骨、掌指骨或其他部位骨折、神经损伤、病理性骨折、单纯的桡骨茎突骨折(该类骨折也属于AO分型B型骨折)。
非手术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52.39±9.05岁,掌侧钢板固定组年龄为48.10±10.3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受伤侧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非手术治疗组和掌侧钢板固定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在C臂透视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超肘石膏固定,可以接受的复位标准为:尺偏角11°至0°,和对侧肢体相比尺骨变异小于2mm桡骨长度短缩小于5mm掌倾角的差异小于15°,关节面台阶小于2mm,没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图1 a 左腕关节正位X线显示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 b 侧位片 c 手法复位术后即刻的X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 d 术后侧位片 e f术后2年随访时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位置满意骨折愈合
掌侧钢板固定组则采用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Synthes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按照AO标准操作进行手术,术后给予肘下前臂石膏固定1周,允许进行手指运动。
图2 a b 正侧位片显示AO分型B型桡骨远端骨折 c d掌侧钢板固定术后即刻的正侧位片 e f 术后2年时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愈合 g 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照片显示腕关节背伸接近正常 h 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照片显示腕关节掌屈接近正常 i j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照片显示腕关节尺偏和桡偏接近正常
在完成骨折复位治疗后,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物理康复治疗,重点是主动和被动的手、腕、肩、肘关节的运动。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进行手指、腕、肘、肩关节的运动联系。非手术治疗组由于石膏固定,在最初的4周只进行手指和肩关节的运动练习,在4周时去除石膏,然后进行上肢各关节的运动练习。在受伤2个月内每2周进行一次物理治疗。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进行关节运动范围、握力和影像学的检查。在术后6周、6、12、18、24个月时评估DASH评分和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按照Knirk-Jupiter分级方法评估腕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
术后6周时,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但是两组患者的尺骨变异和尺偏角没有显著差异。在术后3、6、12、18、24个月时,上述差异仍存在。末次随访时,除了桡偏和尺偏角度没有差异以外,钢板固定组的活动范围(掌屈、背伸、旋前、旋后)和握力仍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术后24个月期间关节活动度持续提高,但是在术后12月之后只有轻微提高。
放射性检查方面,掌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掌倾角尺偏角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但是尺骨变异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尺骨变异没有差异,但是钢板固定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长度方面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
术后1周复查X线片,非手术治疗组有13例患者存在关节面台阶(移位大于2mm),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组只有4例患者存在关节面台阶。术后6周时,非手术治疗组又新增3例患者出现关节面台阶。末次随访(24个月)时非手术治疗组有16例患者存在1级的关节炎改变,而钢板固定组只有5例患者存在上述情况。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关节面台阶、畸形愈合、关节炎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钢板固定组。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为优25例、良5例、中2例,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的结果良12例中20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影像学检查的指标和功能结果之间没有显著联系。整个研究过程中该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都较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