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良好

2014-01-01 21: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腰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在西方国家,75-80%的人一生中都会在某个阶段经历腰痛,累积时间超过2周以上的人群比例高达13.8%。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定义有两种认识,一部分人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应包括一切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痛,如:椎间盘内破裂、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等;但目前多数人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应定义为:由椎间盘内部正常结构破坏和生化改变引起的腰痛或放射痛,包括椎间盘内破裂症和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或解除疼痛、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阻止腰部进一步损伤及不稳。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既可通过抗炎、疼痛的药物控制、改变生活方式、特殊的腰部锻炼、按摩、理疗等保守治疗来缓解疼痛,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解除致痛病因。
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变化、诊断标准仍存在分歧,因此对于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一直是争议不断。为了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性,美国学者Sohail K.Mirza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以比较基于社区医疗的手术与非手术方式治疗因单节段或双节段椎间盘退变所致慢性腰痛的疗效。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通过5个研究中心(包括一个郡立医院、一个专业医学中心、三个社区医院)招募轴性腰痛患者,共招募患者7344例。共有12位骨科医生和4位神经外科医生参与了患者的诊治,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纳入或排除。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包括:神经功能缺失、明显的神经根症状、运动功能缺失、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脊柱结构畸形如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大于1级)、妊娠、以及其它特殊致腰痛因素或严重共患病。
由于年龄大于65的人群中多节段椎间盘退变或椎管狭窄十分普遍,因此该研究将年龄大于65的患者也排除在外。最后,共纳入研究对象495例,并其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两组。其中手术组的患者为招募后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17%),余下的患者归为非手术组,共有409例。
86例手术患者中,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占79%,行椎间盘置换术的占12%,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切除术占9%。分别在招募后的第3、6、9、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改良的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总分23分)、总体疼痛严重程度分级、腰痛与下肢疼痛的测量结果、SF-36量表(第2版)中的活动功能分级、止痛药的使用、工作状态、急诊科就诊史、住院史、以及进一步的手术情况。

图1.患者的筛选、纳入与排除流程图
表1.筛选评估后患者的排除情况

表2.招募后6个月内行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基线比较


表3.基线时和治疗周期内的治疗干预情况
 
该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在基线时的疼痛与活动功能障碍程度较非手术组更为严重,且先前有手术史的患者比例较非手术组也更高。通过校正各组患者的基线差异,手术组较非手术组的疗效优越性变得十分有限,至招募后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改良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仅高出非手术组5.4分。
通过采用一个综合评定标准来评价治疗是否成功,这个标准包括1年内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至少改善30%、疼痛程度评分改善大于30%、未服用止痛药、能正常工作等。手术组患者的1年治疗成功率为33%,非手术组仅为15%。至招募第12个月时,手术组患者的再手术率为11%,而非手术组也有6%的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

图2.从招募开始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校正与非校正Roland评分以及腰部疼痛强度变化

图3.Roland评分以及腰部疼痛强度累积性改变的可能成功临界点
表4.招募1年后各种成功指标的成功率

表5.线性混合模型估算的手术组患者相对于非手术组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与次要评价指标结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组患者的综合成功率均为一般,但手术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仍显著高于非手术组。但由于该研究结果的随访观察时间不长,且研究对象不是采用随机分组,因此仅通过该研究仍无法直接说明手术治疗必定优于非手术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