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日常生活中腰痛(low back pain,LBP)成了造成普通人群患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工业化国家,约70%的人口受腰痛影响,并因其相关的低产出、旷工缺勤、频繁门诊就诊以及住院治疗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附:在笔者工作的医院普通骨科门诊,就诊率最高的两种疾病是腰痛和膝关节疼痛)。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是指腰骶部疼痛持续3月以上,且排除明确的解剖或神经生理上的原因。其诱发因素可能是机械性的、骨骼肌肉性的或多因素综合所致。一些因素,如肥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低下以及吸烟,可能与增加腰痛发生风险有关。
理论认为,某些情况可能会刺激痛觉通路,增强脊髓后角的感受区域,进而激活中枢神经系中的特殊痛觉相关区域,降低疼痛阈值,敏化整个脊髓节段,进一步延伸至各肌节、骨节和皮节。
早先关于CLBP患者压痛阈值(PPTs)的研究仅局限于对患者脊柱区域进行评估,而近期巴西学者Marta Imamura等发表在Spine杂志上的一篇关于CLBP患者PPTs的文章,不仅对CLBP患者疼痛区域PPTs进行测量,同时对L1-S3脊髓节段所对应的不同肌肉、韧带和皮下组织的PPT进行测量,并将这些测量结果与健康个体的PPTs值进行比较。
40个受试者纳入了该研究,其中20个患有临床诊断的单侧CLBP,20个健康个体。测量结果包括L1-S3节段所对应的肌节(所对应的肌肉),骨节(所对应的韧带)和皮节(所对应的皮肤分布区)的PPT值;人口统计学、临床以及社会学资料;VAS评分;RM问卷。
PPTs的测量采用末端有一个1cm2的橡胶圆盘的压力痛觉测试针(Pain Diagnostics,Great Neck, NY)。测量过程中,测试针垂直于皮肤匀速施压,当受试者开始觉得轻微不适时即告知测试者,并用kg/cm2表示所测得PPTs的单位。为判断肌节的敏感度,测试针分别置于事先预定的7块肌肉的双侧对应点:臀中肌(中后部)、臀小肌、臀大肌、梨状肌、腰方肌和髂腰肌。为量化骨节的痛觉过敏,分别在T12–S3共8处棘上棘间韧带测量PPT值。同样,对于皮节分别在L1-S2节段所对应的双侧大腿区域,进行测量。所有的疼痛测量、功能评估以及PPTs测量均为同一测试者单独完成。
结果发现,两组在社会人口学方面,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种族上,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同样,两组在体重指数(BMI)(P = 0.515)和吸烟率(P = 0.342)上也无统计学差异(表1)。在健康组及CLBP组(9人左侧痛,11人右侧痛,表2)疼痛侧与其对侧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除了髂腰肌(P = 0.225)和S1所对应的皮节(P =0.051)以外,CLBP患者所测量的大多数肌肉、韧带和皮下组织的PPTs双侧均较健康受试者低(P < 0.05,表3),在棘上棘间韧带上所测量的PPTs两组差异特别显著。CLBP患者所测量的PPT值与人口统计学以及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如表4所示,PPT值与身高,BMI,疼痛持续时间以及RM评分间显著相关,而与年龄,体重,VAS评分间无相关性(P >0.05)。
结果表明:身高和疼痛持续时间与PPT值正相关,表明身材较高的个体相关区域所能承受的压力更大,并随疼痛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 0.05)。PPT值在L2/L3的棘上和棘尖韧带以及L5-S2所对应的皮节上与BMI呈负相关,表明高BMI的CLBP患者所能承受的压力较低(P < 0.05)。
表1.CLBP组与健康组人口统计学资料
表2.CLBP组与健康组双侧PPT值
表3.痛觉测试针所测的两组各组织结构PPT值及两组间的比较
表4.痛觉测试针所测CLBP患者PPT值与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
结论:作者提出一种简单的临床检查的方法来区分因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敏感而导致主诉区域痛觉过敏的CLBP患者。疼痛的治疗应不仅局限在疼痛结构上,还可以通过中枢镇痛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作者在最后建议,对CLBP患者进行疼痛测量阈值评估时应该监测双侧而不仅仅局限在疼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