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应慎重使用BMP

2013-10-02 12: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脊柱融合术中应用的主要担忧是新骨过度生长引起邻近椎体间融合从而导致神经受压,尤其是椎板切除减压和椎间孔切开术中,因其均有粗糙的骨面暴露。近来有研究报道,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使用重组人BMP-2(rhBMP-2)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炎、骨溶解吸收、以及伴有明显症状的异位骨化形成等并发症。

近年来,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进步,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传统开放TLIF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那么MIS-TLIFs手术中使用rhBMP-2是否也会出现这些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病率如何呢?

目前仍缺乏相关的研究证据。为了进一步探讨行MIS-TLIFs手术患者使用rhBMP-2的相关临床与影像学并发症,美国学者Kern Singh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The Spine Journal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作者选取2007年至2010年期间连续收治的610例行MIS-TL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访时间达到1年以上的只有573例(93.9%)。患者手术时的年龄为26至82岁,平均为48.7岁。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板切除术并双侧椎骨关节面切除,置入单个TLIF椎间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该研究中使用的rhBMP-2分为12mg(大剂量)或4.2 mg (小剂量) 两种剂量,其中40%的初次手术采用是大剂量,其余的60%使用小剂量。先将吸附有rhBMP-2的胶原海绵经前路置入椎间隙,然后进行局部骨移植,再置入仅含局部骨组织而无rhBMP-2的椎间融合器。

分别在术后第6周、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在术后的第6个月与术后1年时,或者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病症状时,对患者腰椎行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的腰椎是否出现椎间孔新骨过度生长、骨吸收/融合器移动、假关节形成等情况。分析并计算出患者因rhBMP-2并发症的翻修手术率以及初次手术与翻修手术每次手术的平均总花费。


图1.该研究设计与结果的示意图


图2.上图:L4-5节段的轴位CT平扫;中图与下图:术中暴露过度生长骨组织的图像

该研究结果显示,573例患者中447例(78%)为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63例为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63例为复发性椎间盘突出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573例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接受了翻修手术,其中10例(1.7%)患者是因为出现了顽固性的神经根病与CT检查发现的椎间孔骨过度生长、和/或椎体溶解、椎间融合器器移动等并发症,接受了15次翻修手术;其余39例(6.8%)患者是因为假关节形成并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

10例患者的初次手术全部为单节段融合,其中有9例患者使用的是小剂量rhBMP-2,只有1例患者使用的是大剂量rhBMP-2,其出现的神经卡压症状与神经根病均与骨过度生长密切相关。10例骨过度生长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中有2例(20%)患者出现了骨吸收与椎间融合器移动等并发症。

所有患者初次手术的总费用平均为19224美元/每次手术,因椎间孔骨过度生长而行的翻修手术总费用平均为14785美元/每次手术,因假关节形成而行的翻修手术总费用平均为20267美元/每次手术。


图3.L4-5节段的轴位(A,B)与(冠状位)CT影像

表1.行MIS-TLIFs手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N=610)

表2.行翻修手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N=49)

表3.出现椎间孔新骨过度生长患者初次手术与翻修手术的临床参数

该研究结果表明,出现临床症状的异位骨化、椎体溶解吸收、假关节形成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rhBMP-2 的主要并发症,使得患者术后手术翻修率明显增加。而使用不恰当的剂量(小剂量)会显著增加发生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风险,并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手术与经济负担。因此,在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时如需使用rhBMP-2,脊柱外科医生应谨慎考虑。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