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夏冬冬,同济大学骨科博士,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刘晓明,同济大学骨科博士,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
北美脊柱外科协会(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第 31 届年会于美国当地时间 2016 年 10 月 26~29 日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召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方各面。在脊柱外科领域智能导航加机器人技术近年来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在本次 NASS 年会科技展中,几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各个公司所推出的导航或者辅助打钉的机器人手臂。
那么,脊柱外科机器人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公司最新一代脊柱外科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尸体操作演示,就通过这款机器人详细介绍一下智能机器人系统如何帮助脊柱外科医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最新一代机器人不仅仅包含术中辅助的功能,还完整配置了整套的术前分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四个步骤(因为最新系列还未上市,视频演示为上一代系统)。
第一步:Plan——建立完整的术前影像系统,在 3D 影像基础上分析研究。
第二步:Mount——将机器人相对固定于患者。
第三步:3D Sync——通过两次术前透视将术中患者的实际状态和术前已建立的 3D 影像系统整合。
第四步:Operate——接下来可以直接手术。
图 1 为机器人整体,包含置顶机械臂三维导航系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图 2 机械臂
图 3 尸体演示
图文发自波士顿。本次会议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丁香园骨科频道及骨科时间(微信号 dxy_orthop_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