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内翻固定增加并发症风险

2016-07-03 09: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超人也想当好医生
字体大小
-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在最近 20 年时间里,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了 28%。同样地,内固定器械的改良也使得更多的肱骨近端骨折选择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然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

因此,来自美国 Christina E. Capriccioso 学者等回顾性分析了该创伤中心使用 ORIF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骨折发生后内翻移位或外翻移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文章近期发表在 Injury 上。

研究纳入 2003 年 2 月到 2013 年 12 月间肱骨近端移位性骨折接受 ORIF 治疗(锁定钢板)的 101 例患者,纳入标准:骨折后内翻畸形(OTA 11.A2.2、A3.1、A3.3、B1.2、B2.2、C1.2、C2.2、C2.3)或外翻畸形(OTA  11.A2.3、 B1.1、C1.1、 C2.1)、术后至少随访 1 年以及有完整的影像资料(受伤后拍摄肩关节前后位片、肩胛骨侧位(肩胛 Y 位)片和腋位片)。

作者根据 Agudelo 等文献,颈干角为 130°为正常值,内翻为<130°,外翻为>130°。101 例患者中有 47 例出现内翻移位,还有 54 例发生外翻移位(图 1)。

未标题-1.png
图 1 术前 X 线平片示肱骨近端骨折后内翻移位畸形(a)、外翻畸形(b)

手术步骤:

术中患者取沙滩椅位,经胸三角肌入路行 ORIF。如果出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移位,那么就要利用不可吸收缝线穿肩袖肌腱后对骨折块进行复位。通过外侧皮质窗撬起肱骨头复位。如果复位后骨折间隙仍然较大,根据术者经验可利用松质骨碎片还是磷酸钙骨水泥进行填充。

当肱骨头、结节完成复位后,将锁定钢板置于肱二头肌腱沟外侧。通过导向器,将锁定螺钉单皮质固定在肱骨头上,术中透视肩关节前后位(内旋、外旋)、腋位透视下确认螺钉位置没有穿出关节面。钢板远端使用锁定螺钉和非锁定螺钉双皮质固定。最后,用不可吸收编织缝线捆绑钢板,增加钢板固定稳定性。

所有患者术后悬吊患肢固定,并鼓励患者进行肩关节早期被动活动。术后 1 天即可进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行等长肌肉收缩训练,术后前 4~6 周主要是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直至影像学显示骨折愈合。影像学显示骨折愈合后,肩关节可开始主动锻炼。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内翻移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9.3 岁,而外翻移位患者为 62.4 岁。总的来说,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BMI、骨折类型、螺钉使用情况以及内固定类型均无差异性。在至少 12 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术后的 DASH 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此外,共有 30 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内翻移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40.4%,而外翻移位组患者只有 20.3% 的发病率。有 14 例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其中内翻组有 9 例,外翻组有 5 例。

总而言之,肱骨近端骨折后内翻移位畸形的患者比外翻移位畸形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虽然前者术后并发症较高,但是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无论肱骨近端骨折后发生内翻移位畸形还是外翻移位畸形,均可通过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获得理想的疗效,但是术者必须警惕的是,内翻移位畸形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