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Week 2016:腰椎侧位骨密度测量评估骨折风险更佳

2016-05-18 16: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潘健将
字体大小
- | +

文/图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实验室 潘健将;发自新加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病人的数量也日益增长。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手术病人目前已占据了临床很大一部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并由专科医院介入治疗是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方法。

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标准,即 WHO 推荐的诊断方法是通过骨密度(BMD)测定来诊断。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测量骨密度以其无创、省时、精确性及敏感性高而优于其他。

DXA 测量骨密度最常采用的部位是腰椎前后位,但 DXA 是一个二维测量方法,包括椎体后方结构、椎体骨赘、椎间盘高度变化、小关节退变等影响因素无法剔出。因而腰椎侧位测量可能成为更为理想的方法。

在新加坡国际脊柱周(SpineWeek 2016)骨质疏松专场报告中,来自日本帝京大学的 Ishikawa T 医生与我们分享了对腰椎侧位测量骨密度的最新研究进展,比较 DXA 测量腰椎骨密度方法中,腰椎侧位测量与前后位测量的差异。

gmd1.jpg

gmd2.jpg

他们回顾分析了 2281 个病例(女性 1606 例,男性 675 例,年龄范围 22~98 岁)。用 DXA 分别测量腰椎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测量范围为 L2~L4。计算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的比值,比较各个年龄段的差异并评估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的比值与侧位骨密度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示: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都与年龄呈正相关,并且在各个年龄段,前后位骨密度显著大于侧位骨密度。在女性 40~50 岁,50~60 岁年龄段中,侧位骨密度有显著下降,而前后位骨密度测量值无明显差异;在男性中,两种骨密度测量结果均无明显差异。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的比值在各个年龄段中无明显变化,而侧位骨密度越低,侧位骨密度与前后位骨密度的比值也越低。

gmd3.jpg

gmd4.jpg

gmd5.jpg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1. 椎体前后位骨密度测量值可能会高于椎体骨密度实际值;2. 大多数情况下,椎体前后位骨密度测量值可以评估骨质疏松风险。3. 侧位骨密度可能可以更好地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特别是对于绝经后早期人群和老年人群。

以上报道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实验室团队从新加坡会议现场发回,更多 SpineWeek 2016 的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丁香园骨科频道。 SpineWeek 2016 专题点此查看 >>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