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 年,Owen Thomas 医生发明了托马斯架治疗股骨干骨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架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股骨骨折的死亡率。Colonel Sir Henry Gray 发现,1917 年股骨骨折死亡率从 80% 降到 15.6%。
托马斯架的应用除了可降低死亡率外,还可减少骨折部位出血、缓解疼痛和维持骨折复位后长度,有助于早期手术治疗和降低肺部并发症。
然而,目前仍缺少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托马斯架的上述优势。因此,来自南非的 Sven Hoppe 等学者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早期和晚期应用托马斯架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提示早期使用托马斯架可有效减少患者输血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文章近期发表在 Injury 上。
研究纳入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间,在该院治疗的 106 例成年股骨干骨折(AO/OTA 32)患者,74 名男性患者,32 名女性患者。
早期使用托马斯架定义为受伤现场、入院前和拍摄 X 线平片前,而晚期使用则是指住院拍摄 X 线平片后。所有的托马斯架均为圆形。记录术中和术后随访相关数据,包括输血、肺部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镇痛需求。肺部并发症是指肺炎、支气管哮喘和血氧饱和度下降。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固定组有 57 例(54%),而晚期固定组有 49 例(46%)。早期固定组术中和术后需要输血的几率要明显低于晚期固定组,而且后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前者。两组患者间的其他记录数据并无显著差异。
因此,对于非多发伤患者,作者建议应早期先使用托马斯架固定单纯的股骨干骨折,术中和术后需要输血少,而且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