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ASD),文献已有报道,然而,影像上的退变未必引发临床症状。影像型 ASD 发生率时有报道,而引发症状的 ASD,我们称之为临床型 ASD(CASD),报道较少。ASD 发生的机制包括应力增加和活动多,但确切原因尚不明确。
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的 Heo 等进行了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提示腰 3/4 关节突退变、峡部裂滑脱和融合类型为腰 4/5 融合后 ASD 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章于近期发表在 Eur Spine J 上。
2001 年至 2009 年间,401 例腰椎滑脱的病例,行腰 4/5 或腰 4-骶 1 的融合,其中 378 例患者随访至少 2 年,而纳入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 71.8 月,手术时平均年龄 58.9 岁(21 岁~82 岁)。退变滑脱采用次全椎板切除,峡部裂滑脱采用全椎板切除,部分病例行椎间融合;部分病例行后外侧融合。所有病例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CASD 定义为因腰 3/4 ASD 而致腰痛、放射痛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而行翻修手术,将融合延长至腰 3/4。分析界定哪些影响因素为 CASD 的危险因素。
结果提示,10 年内,33 例(8.7%)患者因腰 3/4 CASD 而行翻修手术,没有患者需要行腰 5/骶 1 翻修。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提示初始融合术后 3 年、5 年和 10 年,腰 3/4 未发生 CASD 者比率分别为 99.20%、96.71% 和 76.93%。
影响 CASD 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腰椎前凸小(胸 12 椎体下缘至骶 1 椎体上缘)、局部节段前凸小(腰 3 上缘至腰 4 下缘,腰 4 上缘至腰 5 下缘)、腰 3/4 小关节突退变的进展、全椎板切除的峡部裂型滑脱。单纯后外侧融合、椎间融合和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不是危险因素。
以上研究表明,经 10 年长期随访,腰 4/5 融合后腰 3/4 发生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而翻修手术,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腰 3/4 关节突退变、峡部裂滑脱和融合类型。鉴于以上因素,建议术前以 CT 评判融合邻近节段小关节突,如果退变严重,则提示手术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风险高;手术中,尽量恢复腰椎的总体前凸和节段前凸,尽量多的保留后方的椎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