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治疗,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是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其手术中重大失血事件的发生率如何,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最近,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生学院骨科医生So Kato , MD等实施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对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的术中失血量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影响患者术中重大失血事件发生的影像学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
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间来自于日本各地27家医疗机构的54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术中失血情况,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术中重大失血组和无重大失血组。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对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数据,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545例患者中,男性429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为62.7岁,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3 g (中位数,130 g;最大量,3350 g)。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椎动脉损伤而被排除在该研究之外。共有45例患者(8.3%)出现术中失血超过500g的重大失血事件。相比无术中重大失血的患者,术中重大失血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机率更高(5/45 vs. 12/499),住院时间更长(29.5 d vs. 28.8 d)。后纵韧带骨化的占位率也以术中出现重大失血的患者更高(48.3% vs. 42.2%; P = 0.0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的占位率≥60%与术中重大失血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优势比,2.4;95% 的可信区间,1.1–5.3)。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作者认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存在术中大量失血的风险,这将会潜在提升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后纵韧带骨化占位率≥60%是术中出现重大失血事件的风险因素。

图1.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失血量分布情况。圆圈表示异常值,星号表示极端值。
表1.基于术中重大失血事件(术中失血量超过500 g)发生率的后纵韧带骨化影像学特征对比


图2.术中失血量与后纵韧带骨化占位率之间的关系的散点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