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的临床效果

2012-12-12 12: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anghaisen
字体大小
- | +

创伤性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伴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尚存有争议,颈椎前路减压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non-structural bone grafting and posterior fixation,ADNGPF)是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Ganjun Feng, MD等通过一项病例观察研究,对ADNGPF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伴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考察,他们的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

手术首先进行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常规颈椎前侧入路完成椎间显露,切除间盘组织及后纵韧带,对受累节段椎管进行充分减压。前路椎管减压完成后进行植骨的终板准备工作,之后将两层明胶海绵细致地填充于后1/3椎间隙内,用以保护椎管内脊髓和防止植骨块脱出,椎间植骨准备完成后将取自患者髂骨的小块松质骨放置于椎间。最后细致的缝合颈长肌,关闭前侧切口。后路手术采用标准的颈椎后侧正中切口,完成受累节段颈椎的显露后,取出下位关节突进行复位,重建椎间的对线关系。复位操作应在透视下进行,以便确保前路植骨维持在适当位置。采用Magerl法进行后路侧快螺钉系统固定,最后进行颈椎后路融合手术。


1.颈椎前路减压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图例。(A)间盘碎片隐匿于前侧脱位椎体的后方,后路复位操作过程中将会退入椎管之中。(B)间盘切除之后,置入Caspar牵开器,椎间隙牵开1-3mm,以重建接近正常的间盘高度并矫正后凸成角。(C)前路植骨完成后,实施后路复位操作。植骨前采用两层明胶海绵保护椎管。最后细致地缝合颈长肌。(D)最后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以实现颈椎的术后即刻稳定。


2.前路非结构性植骨的术中照片。(A)间盘切除后进行硬膜减压,同时采用Caspar牵开器牵开椎间隙;(B)经1层可吸收明胶海绵轻轻地填充与后1/3间盘间隙之中,以保留暴露的脊髓,并可防止植骨颗粒脱出;(C)将取自髂骨的小松质骨块放置于前2/3间盘间隙;(D)将一层明胶海绵放置于植骨表面,越过明胶海绵细致地缝合颈长肌。

2006年1月支2010年2月间作者手术团队共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伴间盘突出患者21例,其中13例外侧单纯脱位,8例为双侧脱位。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患者最终的随访时间为29±3.5个月。在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平均Frankel分级得以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分由术前的7.8±1.2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1.6±0.5 (P<0.05);颈椎后凸角度由术前的17.7°±6.3°改善为术后的6.5°±4.1° (P<0.05),此后1年颈椎后凸角度维持为5.9°±4.2° (P>0.05)。术后12个月的平均植骨下沉为1.28±0.16 mm,术后36个月维持在1.34±0.20 mm。所有患者的前后路融合处均获得坚强愈合。无内固定失败病例出现,所有病例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

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创伤性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伴间盘突出患者采用ADNGPF手术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对于该类损伤患者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但该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以及基于损伤分型的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研究证实。


3.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P<0.05


4.患者男性,37岁,车祸致伤,诉后颈及T1以下运动及感觉缺失。(A)X线片和MRI检查表明,C7-T1双侧小关节绞索,间盘突出。(B) 颈椎前路减压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即刻X线片。(C)术后24个月随访评估显示,前后路植骨融合处获得坚强愈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并返回以前工作岗位。

1.患者术前及术后的Frankel分级变化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non-structural bone grafting and posterior fixation for cervical facet dislocation with traumatic disc herniation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